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与控制策略探讨 刘卫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刘卫
[导读] 摘要:我国农业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带动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进步,改善我国民生。
        淄博瀚海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300
        摘要:我国农业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带动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进步,改善我国民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有力推动。在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作物的茁壮成长。而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则确保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控制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耕地灌溉与蓄水而修建的一种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提高灌溉效率、增加农业生产和收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给排水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
        1.点多面广,形态各异,从空间分布上来讲,农田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其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点多面广的形式,并且相对于不同的农田,其形态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农田水利工程为了可以应付这种农田的特征,因此也多半采取分散的方式建立在田间,其建设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田间地块的影响,呈现分布范围广,但是分布点又特别多的特点。此外,由于不同的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时候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态,而这种较大的分散性以及形态的差异,就使得农田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的阻碍。因此需要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在设计方案时有着整体的规划,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2.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在自然因素影响之下,也就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在灌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出现了抽水、引水等多种灌溉形式。所以在对每一种农田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当地所形成的自然环境,通过结合诸多因素来进行统筹考虑,让农田能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2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其一,给排水的施工材料没有严格遵循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标准,尤其在意各项施工成本的支出,反而忽视了施工材料的选取,施工现场存在众多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劣等材料,影响后期的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安全。其二,给排水的施工过程管理不够规范,施工技术和设备过于陈旧,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工程后期的施工质量。比如,排水管道连接不合格导致透水,排水管线的缺陷导致噪声不断,地基的不规范设计导致土质层的胀破,等等。其三,给排水的施工人员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支持,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技能缺乏,致使施工水平低,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对于排水管道的连接、施工设备的安装等做不到严格地符合标准,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违法操作。此外,部分农田水利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监督管理人员的安排,对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到有效地监管,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发现与解决,严重阻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
        3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控制策略
        3.1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给排水施工,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给排水施工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2给排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中面临的难题,采取多种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施工质量,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准备阶段。

其一,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任务繁重,因此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应合理规划安排,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确保后续施工中不会因为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造成影响;其二,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勘察结果,对施工技术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工期与工程进度的延误。2.施工技术控制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管道安装应采用镀锌管,不得焊接;对于管道连接,必须保证螺纹外露,做好螺纹的防腐防锈工作,确保铸铁管的灰色套管密实饱满;节点位置可以选择沥青材料涂抹,防止地下水侵蚀造成损失;根据特定施工区的地下水位选择合理的管材,减少给排水管道安装的难度;在工程建设完成后,采用土壤置换、排水固结、置换搅拌、土工聚合物等技术,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3.3水利工程结构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结构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主要内容之一,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融入生态理念、加强分析、严格遵循标准等。农田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堤岸结构是比较重要的防灾减害以及生态保护结构,在进行堤岸设计时应该重点结合环境勘探的结果,根据当地的降水条件、水文走向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堤岸结构的设计,保证堤岸设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生态理念下进行堤岸结构设计应该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在经济效益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堤岸结构设计中应该增加绿色生态理念设计,合理应用水源净化、固土树木等设计,加强堤岸周边绿色植物分布设计,建立有效的堤岸防护设计,优化堤岸抵御水量增长的能力等,同时也要注意减少堤岸工程施工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理念的有效结合。
        3.4严格规范地基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地基的处理,严格规范地基的管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重视地下水位对施工的重要影响,充分考虑地下水层的含水量、地下空隙等因素,最大可能地避免出现透水状况。在实际的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联系施工现场的土壤特征,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运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对给排水的施工地基进行有效地处理。现阶段在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处理地基的技术为换填土壤层,具体的技术操作为将地基深层的软土层挖出来,在本来软土层的部分填入碎石块、砾石等一些稳固性极好的施工材料。通过这样的地基管理,更进一步地提升施工现场的地基承受力。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给排水地基的坚韧性,避免出现施工现场的坍塌情况,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地基的土壤层受到低温的挤压产生破裂。同时,换填软土层的砾石等建筑材料具备优良的透水特性,更加有助于地下水位的排解,更好地发挥稳固排水的作用,进一步地提升地基软水层的强韧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现场的地基出现事故的情况发生,更加有效地保障给排水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繁荣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农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在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将科学选取施工材料、合理安置排水管道、严格规范地基管理、注重提升施工技术以及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等以上具体的问题控制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逐步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更加有效地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促使其更进一步地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繁荣起到助力作用,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178.
        [2]刘淑娟.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探析[J].山农经,2019(9):122.
        [3]陈鸿远.基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给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6):148-149.
        [4]赵丽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2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