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100
摘要:建筑行业在经济增长带来的繁荣市场中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也因此出现较多问题。部分建筑工程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做到始终与飞速发展的行业相互一致,反而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监督体系不完善、施工单位履职不力、监管人员能力欠缺等问题,行业在相关方面的立法也存在欠缺,相关问题的存在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具有负面作用。为此,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增强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缺陷;管理措施
引言: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质量也能成为衡量企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机遇的重要指标,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外信誉都具有直观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设置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着想,都必须重视对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展开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管,从而确保施工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诟病分析
1.1 缺乏健全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在施工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过程中,往往直接沿用旧有的案例手段,这种单纯依靠经验管理的方式往往更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工程质量存在较大隐患。同时,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管理人员通常无法对施工操作情况进行准确的界定,甚至无法及时对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1]。部分建筑单位形式化地看待质量管理工作,未曾安排专业人员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然而所安排的兼职人员往往难以为现场施工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甚至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风险,导致事故在推诿过程中衍生。
1.2 监理单位履职不力
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责单位,然而大多数监理人员均存在履职不力的情况,往往缺乏对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操作监督等工作的重视,对于设计缺陷、现场施工质量问题未能及时根据,导致施工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无人管控,极大地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监管人员个人能力也是履职不力的一种体现。一般而言,建筑单位为了确保现场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安排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而满足人员需求的重要手段就是人才招聘[2]。然而,现阶段部分建筑单位未曾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在人才招聘方面往往无法找到管理经验与专业水平兼具的高素质人才,甚至对于内部选拔的人才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培训,导致相关人员在实际参与监督管理工作时,无法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1.3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
国家虽然针对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法分包等各类问题出具了相关法律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建筑单位责任的明确和管控。然而,当前的法律规定依然存在较多缺漏,尤其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无法实现对建筑单位的有效约束。同时,立法工作的滞后性也与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相适应,导致质量监督工作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管控,部分法律标准中甚至存在条例描述不精准、前后标准缺乏一致性等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阻碍作用。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诟病的解决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相关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建筑单位需要加强与政府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沟通合作,共同研究现阶段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不足,结合行业现状、市场现状、企业现状以及项目现状等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从符合行业现状的管理机制进行细化研究,寻求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高质量监督管理标准。例如,部分建筑企业的人员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企业对于工程质量监管的需求,则可以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监督管理资源合理应用,增加对问题频发工程的监督管控力度,使用不定期的抽查取代定期检查,确保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建筑工程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标准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现有法律标准的效用,将其纳入到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内部。同时,施工、监理单位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将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宣贯到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3]。此外,为了避免责任推诿、监管不力等问题,施工、监理相关单位需要加强配合联动,在机制中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所在,并建立联合、相互监管的机制,分化管理权,明确监督职责,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2.2 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建筑单位需要确保质量监管人员具备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尤其在当今高层建筑普及、工程设计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中,工程质量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也大幅度提升。为了避免监督管理人员履职不力,质量监督单位需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在内部推行质量管理相关的理念,督促监管人员增强对自身工作职责的认知,能够在现场做好各项质量问题的发现、记录、分析、上报以及跟进反馈等相关工作,确保各项质量问题均有迹可循,避免后期出现较大缺漏。建筑单位需要明确质量管理与造价管理方面的联系,明确施工材料质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做好对材料、设备等选择情况的监督把握,避免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质量的卡控。此外,建筑单位还可以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得监管人员进一步明确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度中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权责范围,避免因权责不明导致质量监管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2.3 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建筑工程单位需要确保监管人员掌握各专业施工中所设计的要点内容,从而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施工质量缺陷,避免影响后续的工程验收。在培训过程中,建筑单位可以组织高校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专业管理人才进行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培训,甚至可以定期安排内部人员参与机构培训,进一步增强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团队的实力。其次,建筑单位也可以通过人才招聘的方式来提升监督管理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依靠高水平专业人才引领团队内各层级工作人员能力的快速提升。当然,相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企业资金的支持,建筑单位需要增加相关资金投入,推动人员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最后,监督管理人员需要明确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努力学习的态度,通过自评、他评、自我反思等方式明确自身在经验和理论方面的不足,通过参与单位培训、向他人请教、查阅资料等方式改善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确保后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一环,不仅可能对后续的工程验收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建筑用户遭受巨大的隐患风险。为此,建筑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应用;需要增强对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视,完善制度并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执行质量监管工作;还需要增加在质量监管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美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3):50.
[2]纪开琴.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36.
[3]杨凯.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161.
[4]张旭.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J].重庆建筑,2020,19(0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