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杨金财 汤成所 尹可雄
[导读] 摘要:为了保证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工作顺利开展,要匹配适当的采矿机制和处理方案,提高具体应用效果的同时,延长矿山的使用服务寿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678307
        摘要:为了保证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工作顺利开展,要匹配适当的采矿机制和处理方案,提高具体应用效果的同时,延长矿山的使用服务寿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并对采矿处理机制的优化应用予以讨论。
        关键词: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优化应用
        在我国,缓倾斜极薄矿体占比较大,为了保证探索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落实,要针对其回采率低以及开采困难等问题予以集中处理,升级具体采矿方法,确保能提高应用处理的综合效果。
        一、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
        本文以某铅锌矿缓倾斜薄矿脉为例,厚度在2.5m以下,倾斜角度为5°到30°,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和赋存条件可知,为了建立完整的采矿方案,要匹配适当的处理流程,相关技术部门决定采取常规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削壁充填法
        本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采矿处理机制,对应的崩落矿石和围岩处理都会在回采的过程中完成,利用对应的运输通道将其直接运输当巷道下的溜井,而对于剩余废石,则对匹配的采空区予以集中充填控制,不仅能发挥其作用,还能满足支撑围岩的要求。对于厚度较薄的区域,其状态也存在差异,则就增加了回采矿石的难度,因此,要结合运输设备的参数决定相应的运输机制和处理方案。例如,若是采用电耙完成搬运工作,单向维持在20cm到30cm、双向维持在50cm到60cm,若是应用铲运机进行矿物运输,可采取75m到150m的处理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削壁填充法的应用更加适宜在矿石界限较为明显的区域,厚度则要在0.3m到0.4m以下的矿体结构,能发挥相应处理方式的优势[1]。
        (二)全面采矿法
        一般而言,全面采矿法更加适用于矿石结构上部围岩体系较为稳定的区域,厚度要控制在3m到4m以内,因为开采的过程中对应的品味变化系数较大,因此要扩大对应的探矿水平。利用矿石运输的方式完成运送处理,将断层作为矿块的基础分界区域,矿块的尺寸为50cm到60cm,有效沿着矿体完成布置处理工序。
        另外,全面采矿处理机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对应的采准工程量不大,相应的工序简洁明了,加之整个处理系统的通风效果较好,对于赋存条件变化差异度较高的矿体区域应用全面采矿处理机制更加高效。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宜应用在巷道高度较高的区域,无法进行有效的顶板维护处理机制,这就会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甚至是前期工作量[2]。
        二、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优化应用
        在明确具体处理方式优势的基础上,要落实匹配的应用处理方案,打造更加有效的优化控制结构,针对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新型技术方案,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升级应用效果。
        (一)应用电动铲运机
        为了全面提高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的实效性,优化采矿机制在采场的生产能力,要配合使用EHST-1A型电动铲运机,能有效结合现场应用要求落实具体工作。

例如,矿区的矿块长度为80m,角度近似180°,矿体整体结构呈现出扁豆状,基础厚度为2m到4m,在进行岩石组成成分测定后发现,矿岩整体结构呈现出中等稳定的状态,牢固性较好[3]。因此,技术部门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脉外运输巷道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装矿进路后,配合脉内切割巷道的处理方式。与此同时,要对采场进行区域的划分,应用交替施工的工序处理手段提高应用效率和操作水平。
        利用电动铲运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建立良好的人机互动模式,配合整体应用方案打造更加多样化且科学化的采矿工艺流程,保证矿石处理和搬运工序的合理化,并且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打造更加稳定且合理的采矿优化应用方案[4]。
        (二)机械化削壁充填技术
        近几年,机械化削壁充填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能在有效提升操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这种方式要借助EHST-05微型电动铲运机完成整体装置方案的应用,配合矿石运输和填充设备,并匹配对应的抛掷爆破技术体系对采空区予以集中处理,按照试验条件分析、回采矿石处理、落矿处理的流程优化具体的操作模式。
        第一,试验方案的基础条件。要求矿体的实际厚度在0.57m到0.73m之间,整体结构的倾斜角度为26°,并且矿体和整个矿区上盘围岩结构的状态处于破碎度中等,稳定性居中。此时,借助机械化削壁充填技术能有效满足应用要求和安全规范标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回采矿石处理工序,一般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逆着倾斜角度开展对应的行进工作,并且开采阶段,要结合采场中间位置且靠近斜坡的区域向着两侧推进,一直保证相应的设备能到达矿体的端部,这种方式能大大提升操作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要利用定向抛掷爆破的方式进行削壁填充处理,保证落矿等后续工作都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有序开展,并完成锚杆护顶的操作处理,在铲运机出矿后,要顺序依次作业,提高综合处理的基本水平[5]。
        第三,在落矿作业中,要借助通风处理、洒水处理等进行顶板安全控制,并且安装锚杆护顶,维持整体出矿结构应用的合理性。在利用EHST-05微型铲运机完成采场运输的基础上,结合运输巷道的操作流程,保证测定的合理性。例如,铲运机要具备每小时铲运15t到20t的操作能力。
        第四,在配合使用对应方法和安全应用规范的基础上,就能提高采矿的实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应用要求落实更加合理的技术方案,确保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具体标准,并且维持作业的安全性,配合生产规范、技术操作流程提高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效率,有利于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学权,邓云靖,张伟.云南普洱铅锌矿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7):50-51.
        [2]焦国芮,陈才贤,杨福斗,等.缓倾斜极薄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40(6):1-4.
        [3]邹振国,阿木古楞.缓倾斜极薄矿体高效开采新技术及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4):57,59.
        [4]梁发,潘晓锋,陆安丛,等.某钼镍矿缓倾斜极薄矿体开采方法优化[J].现代矿业,2018(4):55-57.
        [5]赵之宝.浅谈缓倾斜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优化[J].世界有色金属,2018(6):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