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施工前期一项重要的技术,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可为后期施工收集资料,为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提供数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需收集的资料包括岩土受力能力、地下水文情况、地质形态、岩土参数等,高质量的岩土工程需要地质勘察提供良好的支持,其收集的地质勘察资料可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不断完善岩土工程,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研究
引言
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基础工程部分的施工建设是基础且对工程建设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基础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符合相关规范,不会对后续的工程施工建设产生任何影响,需要借助工程地质勘察的有效运用,确保施工和管理人员在有效把握工程施工目标区域内部地质条件等信息的前提下针对施工方案做进一步完善。
1工程地质勘察实施原则
1.1科学规划
在岩土工程实践过程中,组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以提高地质勘察的专业性,从而促使地质勘察工作有序和高效地进行。从岩土工程技术选择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哪些是具体的要求,然后科学进行勘察,统筹兼顾,规范勘察人员的行为,并参照相应标准进行,从而收集到准确的勘察资料,为岩土工程收集准确的地质信息。
1.2合理布局
科学运用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技术,并遵循合理布局原则,才能充分掌握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科学利用这些地质资料,为后期岩土工程施工选择正确的施工技术奠定基础。由于岩土工程一般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因此必须获得精准的地质资料和水文资料等才能合理布局岩土工程施工方案。所以必须合理布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确保获取完整的地质勘察信息。
1.3重视创新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对所用的勘察技术有效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勘察水平。在借鉴传统勘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现有的勘察技术,深入了解岩土工程具体情况以及对地质信息和水文信息的要求,综合使用多种勘察技术,提升勘察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才能为岩土工程提供更详细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等,再选择正确的岩土工程技术,顺利进行岩土工程施工。
2基础工程中使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2.1地质雷达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本身具备着较为强大的抗干扰性能,在技术和像素分辨率上也有着较大的优势。在使用该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过程中,借助天线将高频的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发射到地下,发射到地下的信号在岩石中进行传递的时候,如果遭遇到被检测的目标,发出相应的反射信号。该项技术可以做到将发射信号发送到接收器中,在显示器上做出全面客观的显示。这一技术在基础工程的应用,很好将检测目标所处具体位置进行客观的展示,借助计算机将检测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计算。就当前的情况,这项技术被大范围应用在地层结构的划分、混凝土衬砌质量的检测等诸多环节中。但是根据该项技术的实践,部分因素对实体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包括了检测目标所处的深度、宽度以及屏幕分辨率等。想要使用该种技术取得良好的工程地质勘查效果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第一,检测目标与周围的介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电磁阻抗差异,并且检测目标需要在地下水位线之上。
第二,检测目标本身的规模相对较大,且厚度需要大于电磁波的有效波长的1/4。如果需要对水平位置上两个较为相近的立场体进行区分,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小值也需要超过第一菲涅尔半径。第三,检测上方不存在极低阻屏异常,同时整个检测区域内并不存在任何的电磁干扰。
2.2高密度电阻率技术
在基础工程中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时候,往往遭遇到一些被检测目标掩埋过深,自身规模相对不大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时候,在密度和间距方面的要求会进一步细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精度和间距方面的具体要求,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此,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可以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且这项技术需要进行简单布线就能够做到点数据的大量记录,有效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在自动收集地质环境评价有关信息的前提下,借助各类技术软件的帮助在勘察现场进行处理,以最终的处理结果作为基础自动会绘制等。这种方式的应用进一步强化电阻率法自身的智能化程度,对地下掩埋的各种物体做出精准有效的探测。这一技术在实际勘察工作中,需要的工作装置数量相对较多,并且需要将检测现场的实际环境条件和深度要求作为基础,合理的选定电极点和总数间的距离,并借助有限元、边界元和目标算法对高密度电法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反演。这三种方式优劣势相对明显,在具体选择应用方式的时候,将岩土层实际情况考虑其中,有效提高整体数据采集的质量,更好地为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奠定基础。
2.3瞬变电磁技术
该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借助人工发射圈进行电流脉冲,借此产生瞬变电磁场,随后这一磁场的线圈可以在垂直方向进行发射并传播到两个方向上。一般而言,这项技术在正常使用中,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发射线圈的布置工作,并以半空间传播的实际原理作为基础。在磁场沿着地表向地壳深处进行传播的时候,因自身遭遇的介质不同,很有可能出现涡流场、含有诸多氢原子液体的氢原子沿着磁场实际方向呈现定向化排列等情况。在外部施加的,瞬变磁场撤销之后,涡流场释放以及含有大量氢原子液体的氢原子排列也得到相应的恢复,这些现象的恢复可以借助磁场形式将所获取的能量全面释放。对接收到的感应电动势使用接收线圈进行相应的测量,这里所提及的感应电动势主要包括了地下介质测量得到的实际电性特征,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将地下岩层隐藏的实际结构做出合理的划分。在金属感应电动势的时候使用的是线圈,也就意味着对于空间和人文的电磁场的敏感度有提高。出于降低干扰的考虑,在使用各项技术的过程中尽可能发射较大的电流,确保磁场激励的最大化,有效对存在的各项干扰因素进行压制。该项技术当前主要应用在地下空洞的寻找中,出现充水空洞低阻和未通水高阻两种情况。
2.4提高对初级阶段勘察工作的重视
地质勘察环节需要考虑到可能影响到地质勘查的诸多影响因素,同时需要对与建筑配置相关联的各类因素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以取样工作为例,其主要针对的是采样实验的具体样本,而并非用于执行普通鉴别工作所要用到的岩土样本。样品采取过程中,选择的同样应凸显该地区土质结构的真实性特征,确保其表现出的土层结构特点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应保证刨面与平面之间的土层分布的均匀性。若是土层已经处于较为稳定且土质均匀的状态,取样时可以适当放宽限度。
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推出的新式地质勘测方法为保证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所获得一系列地址勘察结果与相应数据的准确性相较以往也有了明显提高。作为决定工程建设效果与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工程地质勘察是决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重要基础,相关工程建设人员应提高对这一环节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郁青.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20(22):162-163.
[2]李向群,王栋,李宗效.芜湖市某拟建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评价[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20,37(0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