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李荣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李荣
[导读] 摘要: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水利工程的后期管护和运行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  新疆北屯 836099
        摘要: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水利工程的后期管护和运行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利工程长期管护和运行管理的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长效管护;运行管理;现状
        引言
        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为水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水利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水利行业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投入运行后,只有加强运行管理和长效管护,才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但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在长期的管护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漏洞和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作用,今后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健全管护和运行管理机制。
        1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相关内容
        1.1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是工程施工后运行、应用和维护的重要环节,有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岗位职责,人员管理,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全面运行,要有专业、系统、规范的操作、使用程序,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使管理人员按照专业要求履行职责。水利维修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受损部位进行维修,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1.2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目的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发挥工程效益,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和运营管理越来越关注。因此,在防洪大坝工程中,必须保证大坝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调节用水量,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2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
        2.1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整体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松散,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也使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也极易受到管理体制的影响,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规范,才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2.2工程质量标准低
        首先是资金问题,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其次疏浚清障工作落实不力。清淤工程的实施主要依靠政府,清淤河道工程的管理需要有沿河村民的配合。因为河流两岸都有养鱼业,违章建筑,圈地养禽,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所以清障工作牵涉到不同的利益群体,有时只是为了清理这些小块,就必须赔偿几千元,结果造成一些河流根本无法按照设计标准施工,甚至由于长期存在的矛盾难以解决,施工也只能一拖再拖。
        2.3管理体系不健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虽然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特别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水利建设项目的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是一个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管理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的支撑,就很难进行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也很难实现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所以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长效管护、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水工程管护任务中包含了大量的管理对象和相对较大的管理范围,若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就会使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最终影响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3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优化措施
        3.1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创新运行管理方式
        缺乏竞争力的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应积极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坚持实行谁负责、谁管理、谁维护的基本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要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水工建筑物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保养,单纯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支持显得不够现实,因此在实际的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中,关键还是要企业或个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提高水工建筑物的经济效益,把这部分效益用于水工建筑物的维修保养管理,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3.2加强管护质量管理
        由于我国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水利工程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为了提高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需要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统一,以便在实际的管护和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能够按照该质量标准做好相应的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工作。第一,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功能等,从质量标准中确定此类工程的维护标准,然后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实施,发挥质量标准的重要约束作用。二是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统一的质量标准又使有关人员能够依据该标准对水利工程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
        3.3定制经费筹集制度
        拟定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办法,拓宽资金来源。各级财政应明确将土地出让收益部分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水资源费、河道岸线占用费、土地租赁费等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河道治理。采取一事一议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筹措水利建设资金,解决水利工程管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3.4科学规划管理机制
        为了改变我国目前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具备基本的管护和管理意识,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以制度对日常的管护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使水利工程的管护和管理达到其基本要求,发挥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制定水利工程长效管护运行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机制与工程实际相符。
        3.5加强质量管理
        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因此,要保证水利稳定运行,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其质量合格,这不仅关系到水利的使用状况,也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搞好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对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第二,在施工前,选择质量合格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能满足施工要求;最后,搞好工程的验收和检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3.6增强人民维护水利工程的观念
        人民群众维护水利工程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建立人民群众维护水利工程的观念,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维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水利工程的自觉性,同时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维护,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水利工程企业都要加强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以新的管理理念带动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的变革,确保水利工程各种运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但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模式过于传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为了使水利事业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相关部门管理者应转变固有思维,接受新事物,创新管理体制,以确保水利事业能健康、长远地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俊华,王桂芹,郭开国.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苏水利,2014(10):35-36.
        [2]杨志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119-120.
        [3]陆俊华,王桂芹,郭开国.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路[J].水利天地,2014(8):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