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浙江省 3233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在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中,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重要衔接地带也在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探寻中国城镇化的独特发展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人民打造更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好的新城镇成为建设者的重要任务。乡土景观理论是一种研究城镇风貌总体特征、构成要素、特色塑造的有效方法。本文从乡土景观的概念出发,从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对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乡土景观;小城镇规划
引言
在21世纪以来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小城镇规划和小城镇的兴起开始了。但是,小城镇仍然需要控制速度,无根据的小城镇发展计划是不利于城镇发展的。对于小城镇,其建设应着重于设计规划、体制创新、创造激励机制,强调发展自己的小城镇,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自己的产业,避免失衡的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业问题的一部分。与乡土景观融合的小城镇是中国的新型小城镇化。
1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1.1小城镇促进农村发展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小城镇的发展为促进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工业化,加快了农村的发展,对一些污染、资源浪费和农村耕地发展等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小城镇发展是中国适应农村化的小城镇化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扩大内需,开放市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的能力,来自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并改善生活质量的农民。作为促进积极的经济周期和协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在全国各地考虑到该国的特点。
1.2小城镇规划与管理的需求
规划是水龙头,管理是关键。小城镇的积极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化是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的战略步骤,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小城镇的出现是整合农业剩余的主要动力。农村改革的进步导致农村经济的强劲发展,市政、小城镇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小城镇是农产品繁荣和重要农场发展的中心,小城镇居民从加工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小城镇对农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是国家与大小城镇之间的中央纽带。一方面,农村地区农产品的收集可用于小城镇消费,另一方面,有可能向小城镇提供工业用农产品。相反,也有日常产品和生产数据的交易,供小城镇农村使用。
2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的耦合关系
2.1时空性
首先是小城镇规划与乡土景观有关时空性的耦合关系。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和景观空间的形成过程与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类似,都是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历史、自然以及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是在充分考虑乡土景观以及当地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方面,小城镇规划以乡土景观为基础,受到乡土景观的制约。另一方面,小城镇规划发展促进了乡土景观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时空上的耦合关系。
2.2功能性
其次是两者在功能性上的耦合关系。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小城镇规划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功能方面,小城镇建设为乡土景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不仅满足了牧农村城市化发展需求,也为乡土景观提供了发展空间。小城镇规划在为牧农村居民提供现代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形成了现代化的审美,对原有的牧农村景观进行改造和探索,并将原有景观中舒适、合理的部分保留下来,这种架构方式使得乡土景观和小城镇规划在功能设计上有了耦合,能够充分利用牧农村的特色景观,使之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2.3发展性
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产物,小城镇能够带动乡土景观不断发展,在继承原有景观元素的同时发展出更多新型优质乡土景观,能够带动乡土景观在空间功能、审美取向和文化职能上不断优化发展。将乡土景观融入小城镇发展规划,打造生态可持续景观,使其获得创新发展,这种模式体现了两者在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上的耦合关系。
3基于乡土景观理论的小城镇规划策略
3.1合理使用土地
土地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小城镇中,也只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协调小城镇创造良好的空间容量。
3.2科学规划
小城镇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与大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科学发展规划是小城镇成功开展建设活动的前提。计划的拟订应支持经济发展,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与计划进行协调,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征。制定计划需要有力量和勤奋,并为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计划被更改,则应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计划的编制应更加科学,并应更加重视计划的执行,增加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体监控。
3.3构建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为了实现乡土景观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城镇规划者应当在景观环境构造方面下功夫,构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环境,实现文化继承与生态保护的目的。一方面,在构造人文景观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气候较为恶劣,如果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只会导致乡土景观遭到损害。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大力建设绿地和生态农场。另一方面,要坚持控制环境开发,如在保护当地特色的蒙古包的同时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蒙古包建筑示范区,既保护了传统乡土景观又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还要坚持开展城市绿地建设,打造微田园、生态化的景观体系。要综合当地地形、地貌、水源分布和气候等因素,强调生态优先,一方面要加强绿地建设,扩大小城镇建设的绿地面积,以此来规避气候带来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的农牧习惯,将农牧文化引入城市景观建设体系之中,鼓励种植本地作物,延续肃北县的自然特色。
3.4加强小城镇的规划管理
建立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并结合市场、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应建立与土地进出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土地管理规划机制。为了能够割让和转让土地,必须规定明确定义的使用条件,以确保总体规划中的小城镇真正实现其目标。应该创建用于计划和实施的反馈机制。为了适当、积极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并加强规划和规划能力以快速调节土地使用,需要规划行政管理的反馈机制,以确保规划继续提供有用的指导。建立计划监督机构,包括经监督批准的计划监督机制、同级别人员的监督机制,预先计划的公共展览的规划和关键区域的规划可促进公众的参与和对规划的监督。
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小城镇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保留地域特色,丰富我国城市类型,城镇建设规划者正在努力探寻一条属于小城镇的独特发展道路。乡土景观作为重要的建设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强,李霞.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J].中国可持续发展,2015,29(5):63-67.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兰建平.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今日浙江,2017(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