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 272600
【摘要】我国近些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便利,但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与国家近些年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在上述背景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环保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围绕施工设备和生产材料、优化水利水电工程自排能力及控制水污染、改善施工导流这方面展开说明。同时,探讨了如何应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新技术,阐述了新技术的应用环境,旨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环保新技术;应用
1引言
随着近些年环保新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使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新技术比例也越来越大,使得工程的整体施工投资大大降低,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进度。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施工的过程十分繁琐复杂,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除此之外,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践行,在工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社会和行业进步十分重要。同时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技术人员要及时总结技术的缺点,引进全新的工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施工新技术在的应用模式
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民生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更是如此。我国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发展航运、方便灌溉、促进防洪和水力发电等方面[1]。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所出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新技术和新工艺也应运而生。节能环保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手段,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大幅度控制环境污染程度减弱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伤害,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行业朝向良性方向发展,下面将详细分析。
2.1提升工程机械设备及材料生产的使用
在工程施工的设备方面可以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来控制噪音,可以从噪声的源头或传播过程着手解决。例如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噪声相对较小的设备,规范生产工序,改进生产技术,尽可能避免噪声污染。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消音设施安装到打桩机、水泵、电锯和发动机、涡轮机上面,也可以通过安装防震层和减震装置来控制振动,进而减少噪音[2]。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也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对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垃圾处理的新技术,例如回收利用,或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随着近些年绿色材料行业的不断发展,材料方面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越来越少。可以看出,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必须从施工的材料和工艺、设备等方面不断优化。
2.2优化水利工程自排水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调配和控制地下水和地表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同时水利工程还可以改善水质,起到防汛防洪的作用。而上述过程离不开排除河道积水。工程的排水方式主要分成自排和强排。强行排水所消耗的能源相对较多,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大。所以为了降低环境的压力,在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阶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自排水能力[3]。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精确的计算工程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河道断面和水闸孔宽度等方面,要合理地利用现场的地理环境,降低泵站的基础规模,节约工程的施工投入。
2.3防治水污染技术应用
水污染的防治主要包括水域的自净能力和人为干预净化两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水域的自净能力。
主要应该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避免污染源持续对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具体技术方法可以通过修建污水库、修建闸坝调配流量、利用氧化塘等方式来解决废水对周边环境和水流产生影响,还可以修建污水废水排放工程避免将废水排到河流中。除此之外,水力发电工程所使用的机组设备要尽可能采用污染小的新型设备。
2.4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模式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经常涉及施工导流,该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控制河床,避免施工过程中水位大幅度上涨而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将堆积的水量进行有序引导,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新技术之一。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更加顺利,可以在整条河道的枯水期进行施工,同时相应地做好前期的施工基础性准备,合理的调配人力资源和工程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
2.5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逐步朝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大幅度方便了工程的施工。在众多的信息系统中,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最为成熟。这两种技术综合使用可以通过构建3D模型来事先判断工程建成以后的使用效果,从而避免了一些无效施工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也降低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为后续的工程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除了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更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一种以地理空间为核心的模型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人员可以提供多变化的动态数据,同时系统以全方位的模拟形式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布局情况,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通过系统的仿真即可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得整个施工周期的基本情况得到可视化的展示,精准分析各种信息内容,你可以看出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施工的复杂程度。
2.6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模式分析
应力锚固技术近些年来被使用到工程的建设中,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适用范围相对狭窄,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预应力锚固技术需要在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锚杆的配合下使用,如果配合良好,可以改变工程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该技术主要分为锚束和锚孔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是通过锚固段和锚头等部分来进行预应力的加载,后者主要是承载锚固段的压力。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主要遵循如下步骤:造孔——编束——放束锚固——张拉——防护[4]。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绝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不仅起不到加固作用,还会对工程带来负面影响。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践行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环保理念,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务必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案,促进工程行业的整体进步,是我国从水利大国向水利强国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柳新根,蒯圣堂.察汗乌苏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J].人民长江,2010,41(24):63-66.
[2]沙仲芳,李惠泰.新技术与新工艺在东风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6:11-15.
[3]段礼坤,胡建军,姜烈之,等.水利工程施工创新技术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03-105.
[4]李国选.钢筋连接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1999,(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