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思路和规划探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杨岚超
[导读] 摘要: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和“有为交通、科学交通、精致交通、和谐交通”为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惠民生,推动基础设施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一体融合、行业治理现代高效,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支撑“强富美高”新金湖建设和交通强县建设,奋力书写“两争一前列”金湖交通篇章。
        淮安市金湖县交通运输局  江苏淮安  211600
        摘要: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和“有为交通、科学交通、精致交通、和谐交通”为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惠民生,推动基础设施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一体融合、行业治理现代高效,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支撑“强富美高”新金湖建设和交通强县建设,奋力书写“两争一前列”金湖交通篇章。
        关键词: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探讨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也面临着各方各面的转变。结合省市县发展趋势和要求,分析其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大局,统筹智慧共享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立足金湖县、融入淮安市区和南京都市圈、放眼长三角和全国,构筑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全面提升金湖交通发展势能,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结合金湖地域发展实际,按照县域城镇、人口、产业布局特征,科学合理规划交通网络设施。以促进县域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构建层次清晰、一体衔接、品质高效的交通网络,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注重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应用,以智能化带动金湖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意识贯穿交通发展各环节,推动金湖交通运输智慧低碳可持续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等方面的作用,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统筹建管养运,推动交通与产业、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
        二、按照“123456”的发展目标愿景,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金湖篇章
        实现“一个总目标”。紧密对接南北纵向宁淮交通走廊和东西横向沿淮交通走廊,实现“西接东连、纵贯南北”,着力打造成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紧密联系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力提升金湖交通区位和发展势能。形成“两个交通圈”。对外联系基本形成便捷直达、舒适高效、能力充分的城际出行“123交通圈”,即实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3小时”通达,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畅行,淮安市区和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县域内部基本形成快捷联通的“15分钟交通圈”,即实现镇到县城15分钟通达,镇上高速15分钟畅行,镇到镇15分钟连通。建设“三张交通网”。打造广泛覆盖的陆路网,建设干支衔接的航道网,构建辐射周边的通航网,共同构成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四类交通枢纽”。建成一体衔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便捷舒适的公路交通枢纽、集约高效的内河港口枢纽和服务广泛的通用航空枢纽。构建“五大运行体系”。构建畅行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开放创新的智慧交通体系、构建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体系、构建现代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水平。创建“六大发展特色”。

按照交通强国、强省、强市建设要求,结合金湖发展实际和特色,着力打造“交旅深度融合”、“四好农村路”、“全域公交”、“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和“精神文明及党风廉政建设”六大示范工程,建设“交通强县”,打造金湖样板,输出金湖智慧。
        三、围绕“强基础、优服务、推创新、促改革、创样板”发展思路,促进金湖高质量发展
        强基础。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结构、升品质、提效率为重点,畅通运输通道,提升枢纽能级,完善交通网络,强化交通衔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化、一体化发展,更好发挥交通运输的先行引领作用。优服务。主动适应交通运输新需求、新特征,以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运输服务品质效率提升,加快构建“人悦其行、货优其流”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推创新。紧抓科技创新变革机遇,加快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改革。统筹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推动交通与产业、经贸、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技术、制度、政策及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样板。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按照交通强国建设江苏十大样板和交通强市建设要求,推进交通强县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金湖特色的示范样板。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评估,全面强化保障要素
        一是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金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立高层协调机制,以指导、推动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对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强化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规划以及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规划的有效衔接。二是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创新统计方法,完善交通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规划风险防范及应对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风险的预判,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评价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加大工程建设资金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积极拓展交通投融资渠道,对经济效益好、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PPP、特许经营权、土地综合开发等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投资。结合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交通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土地利用效率高、单位土地交通承载量大的交通项目,促进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对纳入省、市重大项目和工程的用地计划,争取纳入省、市级用地计划指标。
        结束语
        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网络更加完善,铁路通道贯通运营,水运优势充分发挥,通航特色更加凸显,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强富美高”新金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钱寒,峰杨涛,杨明;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互动 [D],城市问题,2010。
        [2]苗壮,中小城市可持续的交通规划发展策略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
        [3]杨明,杨涛,凌小静,何小洲;交通引领下的南京城市规划编制探讨[J],规划师,2012.28(08):3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