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土空间规划解析 张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张杨 牟萍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回顾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发展历程,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对象的科学内涵,在阐明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资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而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融合面临的问题。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回顾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发展历程,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对象的科学内涵,在阐明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资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而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融合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框架,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能得到统一,未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将得到有效监管。作为全新的空间管控模式,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协调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从而在底线管控保量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保值与升值的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式的管理,引入价值理念,有助于理清我国自然资源的家底,优化发展路径,实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推进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1.1国家集中管理体制
        哈丁认为当牧场对所有人开放,每个牧民都竭尽所能放养尽可能多的牛,以获取利益,这将使牧场状况进一步恶化,牧民之间冲突升级,必将导致牧场退化。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国家的强力控制才能防止资源破坏。从科斯的角度看,国家集中管理就是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行为,以计划指标代替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机制,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交给有能力的行政官员来决策。这种体制下,通过政府的强力介入,突出强调资源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克服了外部性与“搭便车”等问题,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是早期经济学家提出的主要政策主张之一,具有悠久的传统。
        1.2私人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稀缺程度不断加剧,从而需要建立排他性的私有产权,使得资源使用流转到能够发挥更大价值的产权人手中。同时,人类活动频繁、科学技术进步降低了私有产权界定的成本,使得产权界定成为可能。合理的产权安排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激励,可以激发市场主体开发利用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正如,深圳最早的土地拍卖开启了土地资源有偿使用,为城市发展、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3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奥斯特罗姆从经济学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哈丁所提出的“公地悲剧”完全可以避免,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人假设也值得怀疑。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她发现所有民主化的参与者,通过成员间自我约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执行的协议,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将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将自然资源的长期保护优于个人的短期利益。由于社区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社区居民对当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所以,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利用资源减少贫困,提高生物多样性,并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长远生计。自1992年里约可持续发展峰会后,这种体制得到了广泛推崇,并被视作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思想。
        2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途径
        2.1保证概念上的界定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资源分类时,要对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有效的鉴定,才能够做好调查开发以及消耗补偿等相关工作。

通过结合国土空间的规划,能够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对自然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能够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应该对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所涉及的自然资源进行概念上的界定。
        2.2充分遵循综合性、事权性、一级并列等相关原则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资源分类时,既要保证综合性,能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更加科学准确,也要保证子系统中组成要素的独立性。由于自然资源分类直接影响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时应该与自然资源的管理事权进行有效的匹配。比如一级类的应该对应国家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的事权,并且对资源的类型以及管理的权限做好划分工作,而二级类是对应的地方资源保护以及城市建设,从而确保与开发许可制度相衔接。
        2.3制定自然资源分类的相关思路
        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下的自然资源分类工作时,必须结合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与自然实体的空间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以及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要求相匹配,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对于各种自然空间进行科学的划分,要结合土地资源以及功能用途,对自然资源进行划分。要匹配规划层级,以便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监管。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着层级上的划分,因此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划分时也要进行匹配规划层级。在对自然资源的成绩进行划分时,既要和自然资源的基本产权制度相协调,进一步明确产权,并进行价值量的核算,也要适应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2.4进行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在推进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资源分类工作时,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系,可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一级类包括耕地资源、湿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矿产用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建设用地和自然保护旅游地资源。为了加强管理可以采取编码的方式,对自然资源分类采用四维阿拉伯数字的编码方式。
        2.5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只有确保土地资源的充足性,才能使自然资源分类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针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可由政府部门与市场进行有机耦合,共建适应发展实情的市场决定机制,共同推进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机制。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为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分类管理,必须优先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对耕地做好质量保护工作,并划出城市核心发展区域,为确保协调性发展,应当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粮食保护之间达到平衡。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相互协调仍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本文面向构建全域性空间治理体系,通过辨析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找出二者在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融合切入点,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框架,明确在该框架下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方法。对二者融合的讨论,是对已经实施运行的管理政策与制度的一种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峰,王澍.所有者与管理者其实可以上下分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设想[J].国土资源情报,2019,(2):3-6.
        [2]王峰,王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制度改革[J].国土资源情报,2019,(1):10-13.
        [3]王峰,余星涤,冯聪,樊笑英,杜雪明.新时代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分析[J],2020,(2):3-5.
        [4]李庆忠.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J].价值工程,2019,38(27):11-12.
        [5]陈长成,邓木林,朱江.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5):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