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王磊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网概念被提出,并且成为微店技术研究重点。
        苏州工业园区中鑫配售电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网概念被提出,并且成为微店技术研究重点。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光伏发电波动性与随机性的控制,促进光伏微电网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含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得以发展,在并网运行及模式切换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储能设备和直流母线电压协调控制策略研究,实现了功率分配型二阶低通滤波控制策略的设计,合理分配了系统功率波动。现阶段,研究重点在于储能元件荷电状态下,各变换器工作状态的工作,提高储能元件在充放电机空闲模式间切换灵活性。储能工作状态控制光伏发电单元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恒压降功率控制法,或者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由统一和独立协调控制维持该系统正常运行。
        关键词:混合储能;光伏;微电网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可再生能源逐渐走向枯竭,太阳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和清洁性特点,其利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光伏发电存在间接性、随机性特点,无法高效稳定运行,我们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稳定性,需要将储能装置加入到微电网当中,利用光储系统中功率变换器实现控制,确保微电网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对有功、无功功率进行调节,促进系统整体运行可靠性的提升。本文,我们将对现阶段已经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与传统方法想对比,以期提高含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斜跨控制效果。
        1·研究背景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上文中我们提到,储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并且受到业内人士广泛认可,从而获取一系列技术成果。相对来说,传统单一的蓄电池能力密度虽大,但是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响应,使用期间分布式电源频繁发生功率波动,蓄电池也呈现充放电来回切换状态,对电池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而超级电容功率则不存在上述问题,不仅功率密度大,相应速度也很快,将二者采取有效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储能系统,使用时各自发挥优势,能够在控制系统功率波动的前提下,确保储电池使用寿命。相关研究人员在光伏直流微网系统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的储电池充放电策略,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一阶巴特沃斯滤波环节,分解功率波动指令,之后针对其给予高频和低频的分量补偿,但是这一测量护理了SOC控制,容易造成储能充放过量问题。
        1·2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可靠性,有效控制光伏与负荷突变导致的功率波动,本文我们尝试将混合储能装置带入光伏发电微网系统中,合理分配系统功率,构建二阶低通滤波环节,这样可以吸收或释放电池功率波动中的高低频分量。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储能元件荷电状态,控制各储能单元变换器工作状态的综合研究,具有针对性制定调控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光伏电系统采用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实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或采用恒压降功率模式控制光伏与储能建的稳定性等工作,会受到储能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含混合储能光伏微电网仿真模型得以搭建,可以通过仿真结果对协调控制策略有效性进行验证。
        1·3微电网系统结构分析
        含有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中,通过Boost变换电路,光伏电池能够与直流母线相接,同时超级电容和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分别并联接入直流电木,实现电能的吸收和释放,变换器电路的导通方式对储能单元工作呈现的状态,具有决定性影响。DC/AC变流器与直流母线相连,可以为交流侧负荷提供电能,并且通过静态开关和变压器,在公共连接点与大电网相连,系统中涉及到发电单元功率和、负荷功率、蓄电池输出/吸收功率、储能装置功率等等。


        2·微电网系统能量协调控制策略
        现阶段,我们依据掌握了多项微电网系统能量协调控制措施,包括各个变换器的控制和功率分配管理,采取变换器独立控制和统一设定切换方式,能够促进分散与统一管理的结合,为系统运行注入动力。
        2·1各变换器控制策略
        首先,混合储能在接收到根据功率分配发出的指令时,可以输出制定电流或功率。在一般情况下,工作处于恒流放电模式或恒流充电模式下进行。我们可以通过电流分频方式,间接实现功率分配目的,同时超级电容变换器控制策略与蓄电池无差异。其次,为了太阳能能源得到充分利用,Boost变换器一般在MPPT模式下工作,在系统处于孤岛模式下工作时,负荷功率小于光伏输出功率,储能单元到达储能上限时,变换器与SOC值结合,将切换至恒压模式,实现降功率目的,以防储能单元过充。我们采取改进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这样可以避免以往观察法到达最大功率点附近时,继续扰动而产生的左右震荡问题。这一方法理念就是,在扰动期间改变扰动步长,开始将固定的扰动步长设置到控制器当中,如果发现扰动方向改变,则用原有指定步长减去某个常数作为的新步长,沿着扰动改变方向继续扰动,直至风扰动方向再次改变。之后用新步长减去同一个常数作为再次扰动步长继续扰动,如此循环扰动下,步长最终被减为零,这个时候光伏电池处于工作最大功率点处。
        2·2功率分配管理策略
        功率分配指的是通过平衡系统功率,达到直流电母线电压稳定作用,之后对负荷与光伏电池输出功率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公式算出准确极端混合储能承担功率值,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依据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性能,可以合理分配储能设备要吸收或释放的功率,储能元件SOC对储能工作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这样的分配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系统运行转台的优化,还进一步保障了储能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混合储能运行期间,应加强储能单元SOC充放电限制管理工作,以防蓄电池与超级电容过充过放。要想确保各单元依据上述功率合理分配运行,就应保持两储能单元SOC均在限制范围内,这里需要注意,超级电容能力密度小的情况下,充放电容易达到限定值。
        3·系统仿真及结果
        我们在仿真平台背景下,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以期验证含有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中,能力协调控制策略有效性,由相关储能电流数据信息可以了解到,党0·35与0·5秒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超级电容将快速运行出力,迅速完成充放电,使其不断减少直至恢复到零数值,低频分量逐渐呈现增加趋势,储电池补充功率差后稳定。光伏阵列输出功率随着光照强度变化而改变,可以跟踪至新的最大功率点处,并且保持稳定转台,这代表本文中研究的MPPT算法动态性能满足要求,直流母线电压与系统条件相符。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各领域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于各类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本文我们针对含有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电网系统,对其能力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采取一阶低通滤波方式,在并/离网模式对比和各工况仿真结果下,可以了解到混合储能通过功率分配型二阶低通滤波控制方法,可以更好的实现功率波动低频与高频分量的分离,通过与储能单元SOC限值管理控制结合控制其工作状态,效果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卿玮, 蔡京陶, 邵志奇. 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工文摘, 2019, 000(004):19-21.
        [2]郑霓虹, 叶华. 浅析带超级电容的光伏发电微网系统混合储能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装备(7):47-48.
        [3]杨晓梅, 刘欢, 闻枫,等. 光伏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下冲击负荷跟踪补偿控制[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9, 034(004):115-122.
        [4]郁家麟, 肖龙海, 胡舟. 微电网含非线性与不平衡负荷时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J]. 电源学报, 2020(2):4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