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角下的民宿客户群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薛宇辰 付家煜 梅洲
[导读]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民宿客户群定位情况,指出民宿的发展存在中低端民宿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主要以“点状”为主,“面状”开发较少,未因地制宜等问题。
        海南大学  海南海口  570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民宿客户群定位情况,指出民宿的发展存在中低端民宿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主要以“点状”为主,“面状”开发较少,未因地制宜等问题。最后就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共享经济;民宿;客户;高质量发展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日益增多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特别是当前5G技术的日益成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指的是所有权人在保障自身物权的基础上,将闲置资源以各种方式共享给其他使用者,以有效的增加资源利用率,并在提供使用的过程中赚取货币或收益,从而体现了商品的价值,形成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1]。近年来,共享经济已经涉及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民宿产业的发展,众多大大小小品牌纷纷涌入市场。有学者将民宿定义为将自家空闲住宅合理利用,并将当地生态、环境、自然、人文资源充分结合,并融入农林渔牧等生产活动,为各地的旅客提供一种自然乡村般的住宿体验。尤其是如今提倡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民宿逐渐被大众所了解,正朝着全新的旅游业态发展。据统计,2019年我国民宿规模约在200亿人民币,同比增54%,其中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等旅游发达区域的发展最快。
        2当前我国民宿客户群定位情况
        2.1都市民宿逐渐兴起,连锁化经营趋势明显
        当前,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较好的旅游地主要表现出一种景区周围发展的集群化特征,这样能够使民宿行业的市场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多数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民宿业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如张家界、都江堰等热门旅游地。随着共享经济与全域旅游的协同发展,都市民宿逐渐兴起,民宿开始由景区转向都市,如市区开始出现旅游特色民宿。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游客开始更注重于旅游的质量,民宿开始成为游客旅游时的主要选择。如今,许多资本巨头开始瞄准民宿产业,民宿的发展也出现了转变,个体民宿由于资金周转等经营问题被市场所淘汰,大量的连锁品牌特色民宿逐渐进入市场。促使本地民宿业进行升级调整,以应对市场的冲击,也开始以连锁的形式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2.220~40岁人群成为了主要的客户群体
        据统计,在民宿市场消费的用户喜好与特点统计中,20~40岁人群成为了民宿产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其中男性的比例为63%。以途家民宿为例,年龄低于35岁的客户在60%左右[2]。说明了民宿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更能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体现了年轻人更愿意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与自然民俗。
        3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3.1中低端民宿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
        据统计,我国各大旅游平台的房型受欢迎程度分别为民宿客栈(41%)、酒店式公寓(30%)和公寓(16%),其中最高的是民宿客栈,占比达到了41%。因此,个性化和休闲于一体住宿模式已经成为大众的最爱。大多数民宿价格在200元以下,价格高于500元的不足民宿总数的10%,因此在民宿业的供求上,中低端民宿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
        3.2主要以“点状”为主,“面状”开发较少
        目前,民宿的分布呈现出“面状”与“点状”开发两种模式[3]。虽然点状模式为当下最主要的开发模式,该模式下一般农户可以通过改造自身的闲置住宅来实现,具有改造周期短,开发规模小等特点,并具有特色居住环境和氛围,因此点状模式更利于提供特色及个性化的民宿服务。但点状模式的经营规模较小,往往会出现客流不稳、资金不足等问题,不能抵抗来自市场的冲击,难以促进农村周边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主要以点状开发模式为主。而面状开发主要以集团或公司为主体,以进行范围广、周期长的规模化经营。

由于集团或公司通常制定了完善的管理、经营以及服务制度,并且具有资金优势,并且能够在开发过程中有效推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但该模式下却缺少了民宿该有的个性化特性,反而充斥着商业气息,无法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3.3未因地制宜,盲目跟风现象较多
        全国各地各种主题风格的民宿越来越多,但这也存在着盲目跟风,只关注表面形式,并未因地制宜的去融合本土文化,加上充斥着严重的商业气息,偏离了民宿的发展初衷。一些游客对于民宿的体验也只是在住宿及餐饮上,大多数民宿还是停留在以往农家乐的形式上,并未对经营场所进行设计改造。
        4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4.1加大民宿的设计改造力度
        民宿的设计改造可以达到传递民宿文化的效果,让游客处于独特的居住环境中,更好的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在设计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融入乡愁记忆与乡村文化,以达到游客在情感上认同的效果[4]。在原有建筑的乡村风貌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乡村风格,并适当的增添民宿设施。尽可能的做到就地取材,这样才能够增加游客在当地的体验感,使本地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
        4.2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
        乡村民宿大多为农户的个体经营,农户将闲置的住宅、田园等租赁给游客使用,游客通过租赁这些资源来获得乡村生活的体验感,这样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因此,民宿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闲置资源的盘活,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使民宿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4.3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
        我国与其他民宿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软硬件均较为欠缺,尤其是在文化内涵上差距。以日本为例,其依靠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系统化的民宿经营理念,成就了日本各景区的民宿,使之成为了全球性的民宿品牌。在开发民宿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本地的文脉,将文化资源有效的整合并利用,强调原生态与文化民俗,并以独特的个性化形象展示给游客,以满足游客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此外,还要结合本地餐饮等产品。
        4.4大力推行“共享互助”理念
        稳定的客流对于民宿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名宿产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游客的体验感受,在不断引入新游客前提下,怎样增加“回头客”已经成为民宿业发展的难题。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自媒体已被认为是投入少、回报高的宣传方式之一。据统计,游客更容易接受朋友推荐的民宿[5]。国内某知名平台主要把名宿的宣传途径放在抖音上,通过在抖音上吸引粉丝并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吸引“回头客”的主要手段。部分民宿主人为了让游客能够到更有体验感的地方进行住宿,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打折优惠。“共享互助”理念防止了业内的恶性竞争,保证了新老游客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子锋,尤杰舜,陈怡晴,等.民宿类共享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20(1):49-53.
        [2]和志英.基于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民宿共享经济发展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4):14-16.
        [3]孙艳芳.民宿共享经济的市场需求分析与产业管理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9,328(8):128-132.
        [4]李红.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探索民宿产业发展的对策[J].营销界,2019(48):160-161.
        [5]陈燕纯,杨忍,王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共享经济视角的乡村民宿发展及空间重构——以深圳官湖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5):14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