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供电局
摘要:在配网调度过程中,存在较多潜在风险,相关人员必须要提高对配网调度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对配网调度的危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不断提高配网调度工作的风险防范水平,确保配网调度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配网调度;管理模式;配网管理;影响
引言
随着现代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网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原有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本文从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及其对配网管理的影响开始分析,研究配网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其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策略展开探讨。
1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及其对配网管理的影响分析
从目前的管理模式来讲,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就安全性来看,不同管理模式及其对应的管理制度在安全性的保障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某些管理模式本身不够科学、合理,自然难以充分保障配网管理的安全,再加上管理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尤其是在管理职责不明,管理流程不顺畅、管理效率低的情况下,安全管理更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次是在全面性方面。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网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涉及的领域和内容越来越多,对管理模式的全面性要求更高。不管是电力企业现在应用的管理模式,还是其他可用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存在无法全面满足配网管理需求的缺陷,难以充分保障管理的全面性。而就精细化方面来看,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配网管理必然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但是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机制存在较大不同,某些管理机制本身就存在不足,在底层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上层的精细化管理更加难以实现。也就是说,管理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导致配网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同。
2配网调度中存在的危险点
2.1缺少完善的配网调度方式
在配网调度工作中,地调方式和配调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在应用具体的某种配网调度方式时,必须要进行工作划分,而且在地调配网调度中,国家配网中心应积极指导地方配网中心,但实际上由于地方配网中心的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地调方式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而且配网调度工作并不符合地方配网的实际需求。
2.2配网调度的管理工作有待增强
在配网调度工作中,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很难明确工作责任与定位,出现权责不明现象,而且在配网调度工作中,调度管理的形式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有所欠缺,无法将配网调度工作的实效性体现出来。同时,配网调度需要较多的设备制成表格,一旦配网管理工作水平受到限制,无法提升配网资料完整性,造成配网调度操作错误。
2.3安全风险较为突出
在配网调度工作中,调度人员和调度设备极易引发安全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配网调度人员在配网调度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很难保证调度设备使用方法的合理性。
2.4调度交接和“两票执行”过程存在的风险
在配网调度中,任务交接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交接中,如果交班人尚未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模式等就交代给接班人,很难使接班人掌握系统运行模式和状态等,极易引发操作失误。同时,在两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危险因素,“两票”主要是指工作票和调度操作票,如果工作票的规范性和详实性不足,会引发实际申请单相关内容与现实出现偏差。同时,尚未对月度和季度等检修计划进行深入分析,不利于各类技术的规范应用。在工作票中,配网调度的实际情况也未将临时变动的安全措施体现出来,无法结合实际规定进行配电,极容易对配网调度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调度操作票填写并不合理,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所欠缺,配网方式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进而对配网调度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3优化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
3.1科学确定管理模式
虽说在现代电力事业发展背景下,统一化管理已经成为配网管理的重要要求,但是配网调度管理模式依旧难以实现完全统一,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与确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不同管理模式自身优势,促进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且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情况下,更要充分明确主网与配网的管理模式,从而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区域进行配网调度,保障调度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此,电力企业应当先落实区域划分工作,并在需要进行大规模调度的区域应用主配网调度分离模式,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来保障配网管理效果。如果只需要进行小规模调度的话,那么主网与配网采取同样的调度管理模式即可。简而言之,电力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其中的负面影响,以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推动电网的稳定运行。
3.2协调调度矛盾
实际上,配网调度的难点就在于对各项相冲突的矛盾进行协调,从而构建最合适的管理模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问题。就当前来看,系统稳定、功率平衡与电力输送能力是配网管理中较为主要的三个矛盾点,在配网调度管理重视其中的某一点时,往往会导致另外两点出现问题。例如在追求系统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导致电网功率难以平衡,而且送电能力也会大幅降低。在电力企业传统配网管理模式下,基本上能够维持三者的有效平衡。但是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输送能力必须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系统稳定及功率平衡受影响,进而引致更多的问题,如管理水平过低,停、断电现象频繁、快速复电难以实现等。针对这一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充分明确配网调度定位,结合实际情况对配网调度业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选择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合理协调系统稳定、功率平衡及送电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3明确调度管理范围
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配网调度管理范围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如果管理范围过大,那么必然会对实际管理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管理范围过小,则又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管理设备及环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以技术和成本为基础,同时根据优化后的调度管理需求将更多的配网设备等划入管理范围,最终确定合适管理范围。另外,结合现代电网发展情况,也能有效制定出配网调度管理范围的变化发展趋势。
3.4完善管理制度
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优化,必然会伴随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根据电网发展需求,综合考虑与配网调度管理息息相关的因素,如人员、设备、运行流程等,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同时深入研究自身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通过增加、删除、修改等方式,对现有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结语
在配网调度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危险点,制定出可行的管控策略,如完善配网调度方式,不断提高调度的规范性,保证配网调度工作的安全性,明确交接任务和合理使用“两票”,将配网调度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患于未然,确保电网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钟华冬.浅谈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7(12).
[2]刘胜利,唐卫华,周益华.强耦合主配一体化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在长沙地调的研究及应用[J].电工技术,2019(11):110-113.
[3]孙晓达.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在地区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中的有效应用[J].电子测试,2019(S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