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康建华
[导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各行各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有所更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民检察院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2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各行各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有所更新。图书馆,是为当代人提供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其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满足更多的信息资源需求。如何加强图书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探究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资料管理;思考
        引言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高效运用能使图书馆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全面整合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能使图书管理效率及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对图书管理中的硬件设备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面对着较大的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以及信息库建立压力。
        1提高对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
        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需要每一位相关人员的重视。思想的转变,才能促进行为的发生。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各行各业都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了运营形式的变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应与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做好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国民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有重要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要将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作为工作重点,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将信息技术的诸多用处功能和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需求结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主动接纳新的事物,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
        2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图书信息库建立问题
        图书信息库的建立主要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整个图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实现将图书信息资料转变为相应的电子数据信息。与此同时还需对电子数据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及存储,为图书电子数据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图书信息库的建立流程要求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使信息化技术高效运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为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图书信息化管理环节工作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及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促进信息化图书管理工的完善发展。但在具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图书管理工作的技术需求,导致信息库建立环节中常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图书管理工作质量明显降低。
        2.2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问题
        为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首先应确保图书信息资料传递的及时性,同时这是推广图书管理的正在面对的难题。因图书馆内图书资料通常会进行必要的浓缩分类,会与相应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对应,会将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反映出来。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和发布,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软件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程度地影响。现阶段,部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配置以及管理人员和软件的配置存在一定的落后,导致影响图书信息资源的传递效率。因此,为有效推进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克服图书信息资料传递的困难。
        3提高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也是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可以满足阅读者对资料信息的需求。原有的图书资料设备主要包含书架、书柜和阅读者的桌椅等基础设施,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图书资料信息管理需求的增多,使得传统文献储存方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即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当前,网络逐渐融入图书馆管理中,促使图书资料信息的使用率有所提升,并且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且也促使图书馆业务发展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增添了诸多现代化设备,使传统的木质办公设备在向着网络化设备靠拢,其中最为典型的变化是图书馆增加了计算机,可以使阅读者通过计算机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并且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
        3.2提高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人员素养
        提高图书馆资料管理者的素质,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革新至关重要。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都影响着图书资料管理改革进程。首先,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理念。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改革,需要让全员参与到图书资料的管理实践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了解资料管理的新模式。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环境下的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守则,才能在各自岗位为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创新发挥作用。其次,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培训。图书馆内应设置电子图书管理技术岗位,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开展讲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充实其理论知识,以拓展培训和岗位培训的方式,让每一位图书资源管理者都具备对应的信息技能,能够游刃有余地参与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实践中。
        3.3提高图书馆间的图书信息资源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以较快速度发展,其网络信息资源大幅度增多,使得人们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多。因此,为使读者的实际图书阅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各图书馆应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拓宽图书信息资源。图书信息可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及软件供读者阅读,为读者提供较大的便利。此外,相关管理人员应以图书馆内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集群化管理图书资源。图书管理工作需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创建覆盖面较广的图书资源搜索系统,建立统一的图书查找平台,如网站网页搜索查询,为更多的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有效联系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等,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3.4完善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
        首先,积极建立图书馆馆内统一平台的管理制度。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管理内容较多,涉及到图书资源层面丰富多样。在享受数字化管理成果之前,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将每一本图书的借览记录录入到数字化的互联网平台中,以此来做好图书的管理与维护,更好地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开发丰富多样的图书管理功能,实现网上缴费、网上借书与还书,以信息技术为支点发挥网络的联动作用。在馆内实现无纸办公,将一切工作依托网络平台,要求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图书卡账号,熟悉借书还书缴费等流程,简化图书借阅与归还的程序。其次,积极建立针对个人的图书借览档案。图书馆内的资料管理工作,是面对全体读者的。在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所负责的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模块与人事变动,都会影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保持图书借阅者、图书资料使用与归还信息的独立性,才能保证管理信息的统一。建立个人电子图书借阅与归还档案,保证每一位读者读书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和流程的连续性,才能避免图书资料的丢失,保护读者利益,同时保护图书馆的利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实际上是为了更加方便和科学的管理图书资料,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和规范,避免图书资料管理混乱情况的发生,促使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度的提升,能够准确、快速查找和修改相关资料信息,进而可以方便阅读者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向前.试论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J].神州,2020,(12):284.
        [2]汪泽浩.互联网背景下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分析[J].中文信息,2020,(3):63.
        [3]刘琪.谈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J].南北桥,20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