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常立亚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常立亚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与多个行业领域密切相关。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与多个行业领域密切相关。我国很多行业都在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信息化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对农业经济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产业化
        引言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为了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成效,需要充分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和新政策的要求,聚焦农业经济发展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成效。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改革的一项重大探索,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资源要素扶持力度不够、相关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技术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将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成效。为此,加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研究,意义深远。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念与内容
        1.1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技术收集、整理、推广以及利用各种有效的农业信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快速以及高效的目标。
        首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农业市场信息,使农民能够获取更加有用的数据信息,提高生产积极性。
        其次,更加科学地配置各种农业资源,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1.2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涉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这里的要素包括肥料、机械设备、水资源、土壤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这些要素进行利用与配置,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达到预期目标。其次,农业科技与教育信息化。农业发展水平与专业人才、先进技术有直接关系,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再次,农业市场信息化。及时获取有效的农业市场信息,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指导建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的产购销一体化,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收入。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守旧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等加强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对接和应用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实施成效。但是目前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展理念比较守旧,依然延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作业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对信息技术等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从而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2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少,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明显不足。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管理工作的足够认知,在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较低,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2.3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的要求等不断进行经济体制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基础工作,切实夯实农业信息化管理基础。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相关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业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的情况等进行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在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也没有及时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模式,内部经济管理相关的事务要求不够明确,流程不够清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2.4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农业经济管理。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与农业创新发展有直接关系,也对政府职能的发挥有重大影响。

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备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网络无法达到全覆盖。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
        3.1打造信息化平台,提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首先,农业主管部门要将发展信息化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发布到平台,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
        其次,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知识,使信息更加可靠、真实、准确,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打开农产品销路。
        再次,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农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在网络平台中分享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要围绕农村地区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以及农村地区的发展实际等,找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原因,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完善。要深入各地区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层层进行监督,结合发现的问题等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配套的经济管理机制,围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具体的负责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权责与开展内容。要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和严格落实,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良性发展,更好地助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3增加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资金,就无法完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成效。首先,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配置齐全的物资,这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次,政府部门要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了解实际困难,为存在困难的地区提供资金支持,配置信息化设备,使农业生产区域更加规范、更具规模。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要加强资金管控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让已有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3.4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
        要围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从硬件软件设施配套完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农业基础信息化平台体系相关的功能,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等动态进行信息化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整合。充分考虑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农产品市场等相关的波动情况等,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此外还应当加强与卫生以及市场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强化数据共享,更好地为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以及技术资源等支持。
        3.5培养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强化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农业发展极为关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强调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农民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为我国农业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此外,政府部门应在当地树立典型,创建更加规范的技术团队,使农民能够看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操作能力,引导并鼓励农民在网络平台上加强互动。这样,农民不仅学到很多实用的农业技术,也拥有更多种植经验,还提升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也有助于推动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苗瑞雪.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9(32):6-7.
        [2]张艳.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20(7):116.
        [3]李景发.浅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9(34):47.
        [4]苗瑞雪.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9(3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