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姜禹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姜禹成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整体结构施工属于重要部分。
        天津市环外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600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整体结构施工属于重要部分。土木工程混凝土有关结构存在不少问题,如混凝土的调控缺少规范性,水泥缺少散热性,混凝土有关材料质量存在问题,混凝土存在裂缝现象以及对于混凝土的结构缺少养护等,这些问题都对混凝土以及建筑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站在本质角度来说,混凝土有关技术包含非常宽泛的含义,其中主要含有搅拌技术、配置技术、浇筑技术、养护技术、抗裂技术以及控制好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整体结构当中对这些技术加以运用,能够提高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1.1 裂缝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问题十分常见。由于此类质量缺陷成因复杂,既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问题,也包括配比问题,还包括施工流程问题。建筑结构当中,若存在裂缝,无论其质量大小,均可影响建筑结构强度,导致建筑使用期间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问题十分严重。所以,需要在施工过程,结合裂缝问题成因,采取防治措施,科学治理,及时上报,保障问题处理及时,将裂缝问题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水泥水热化因素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主要在于水泥在遇到水后,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释放到外部,就会积累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影响散热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结构较为厚重,阻碍热量的排出,混凝土内部不断地进行热量积累,导致部分结构出现较高的温度,与外界温度产生温差,造成裂缝,进而导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产生质量问题。
        1.2 材料制备不科学
        投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如果未在质量检查方面加以注意,就会使得施工过程流入质量不达标的建材,造成不标准、不规范的浇筑混凝土结构质量,使得潜在风险存在于混凝土结构中,导致混凝土结构与工程要求不符,给整个土建工程质量带来影响。此外,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并未规范化、合理地使用材料及添加剂等,导致不合理配比问题形成,也会给混凝土含水量及混凝土性能等来严重影响,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与要求不符,极有可能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威胁施工人员及后期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1.3混凝土有关材料质量存在问题
        对混凝土进行生产期间,主要材料是水以及砂石,然而其中还掺杂不少其他材料,进而形成混凝土这种复合类型材料。此种材料与胶合而成的混凝土有关材料质量存在紧密关联,在对混凝土有关材料质量加以保证的情况之下,才可对其结构质量加以保证。一般情况之下,制造混凝土所用材料主要含有胶合剂、砂石、水泥以及水。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之前,需要对各类材料具有的质量加以保证,并且积极展开材料验收以及材料检查等工作。例如,针对砂石以及水泥这些材料必须进行严格检查,除了对其生产日期加以检查之外,同时还需对这些材料的合格证书以及生产厂家加以检查,对水泥材料具体来源进行审查。在对砂石材料进行检查期间,需要对砂石颗粒具体大小以及成分进行分析,这样才可对材料质量加以保证。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2.1合理选材
        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质量做好控制工作,从源头把握混凝土品质,为后续施工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面,主要由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质量展开严格检测,选择和施工要求相符的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制:第一,在水泥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使用硅酸盐水泥,保证其水热化相关指标<275k J/kg,强度>32.5MPa;第二,在粗骨料的选择方面,骨料的大小可能对于混凝土抗渗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在此期间需要优先选择颗粒均匀的骨料,控制其中含泥量<1%,骨料最大粒径在 31.5mm 以内,可选择机碎石骨料。第三,在细骨料的选择方面,可使用含泥量<3%的粗砂。


        2.2混凝土配制
        对混凝土进行生产期间,配制技术是最基础的一项技术。然而,配制质量会对混凝土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期间,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具有的工作经验展开工作。施工人员需参考工程需要对施工材料、设备加以精准配比。在对胶合剂、水泥以及砂石进行使用期间,要对数值具有的精确性进行保障,严格遵从配比流程。例如,在进行砂石配制期间,配制人员进行搅拌之前,必须要对砂石具体含量实施精准测量,这样可以对配制比例具有的精准度加以把握。若想有效提升混凝土具有的抗裂性能,施工人员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同时还可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以及辅助材料,在混凝土有关材料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是国家允许的,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具有的自缩性。比如,金属纤维、有机纤维以及无机纤维等,这些都具有较强抗拉性能,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具有的抗裂性,从而提升工程质量。针对添加剂的运用,施工单位必须遵从有关规定,并且注意之后的养护环节。
        2.3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为确保达到有效的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目的,需要把水泥用量控制好,在使用水泥时,会有热量释放,此时如果热量过大,则会影响水泥参数,最终在制备混凝土时,使水泥热量封存于混凝土内部,不能及时释放的热量,会逐步增加混凝土温度应力,因此必须要注重水泥用量的控制,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目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周围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一旦这一温度被改变,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内部应力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具体施工过程,避免施工环境处于高温及温度变化较大的状态中,一旦上述天气环境中必须要进行施工,此时应注意降温操作,还可以从冷冻角度来处理施工过程所用的混凝土,尽最大可能降低混凝土自身温度,使得施工需要及施工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2.4混凝土搅拌和浇筑
        搅拌混凝土,需注意连续性搅拌,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科学控制搅拌强度及速度,并保证各类材料能够均匀搅拌。测试过程,如果发现混凝土当中含水率超高,或者存在过低问题,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快速调整,对于搅拌时间科学控制,通常在 100s 左右。浇筑期间,需要及时拌合混凝土,防止“离析”问题发生,控制其倾落高度<2m;如果浇筑楼板,需要采取自由下落浇筑方式,同时。浇筑高度<1m,若采取串筒或者溜槽等辅助下料,需控制溜槽的水平倾斜度<3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利用分层方式完成,一边浇筑一边振捣,合理分段。
        2.5养护技术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温度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温度的温差均应小于 20℃。二是混凝土拆模时,其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均应小于 20℃。三是采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的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四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强度。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开展时,占据关键位置且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混凝土施工,要想为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整体质量提供充足保障,必须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及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加强力度,重视混凝土施工的各个工序,同时在施工技术方面加强严格把控力度,如此才能为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等提供全面保障。
        参考文献
        [1] 窦艳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20-21.
        [2] 韦宗桃.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砖瓦,2020(9):112-113.
        [3] 余德浩,翁力君,朱君,贺雄三,戴理兵.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J].建筑技术开发,2019,( 18) : 44-45.
        姜禹成 身份证号; 12022319910802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