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工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省 476000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而建造技术的革新使高支模施工技术被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工程数据的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搭设高度高、跨度大,以及施工总荷载和集中线荷载大的建筑物,且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同。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执行高支模操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 高支模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加快,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先进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高支模施工主要应用于支模高度为搭设高度8 m及以上,搭设跨度18 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 k 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 k N/m2及以上的建筑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因此,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支模施工工艺概述
某项目局部二层结构模板搭设高度大于8 m,且围绕建模支架周围设置了几个四排纵向垂直的支撑点,以及两个纵向垂直支撑点之间的水平支撑,使其更加牢固。如果支架的高度超过8 m,则必须使用至少20 k N/m2的高荷载。这些建筑项目需要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并且旨在为建筑项目使用高支模施工构建稳定、可靠和安全的轴承结构,以促进有效施工。与建筑项目中的其他建筑技术相比,高支模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并增加了对设立人员和建筑人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合理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为项目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
2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2.1 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
设计者在进行高支模设计之前,必须根据施工情况科学地完成高支模施工方案,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在设计建筑平面图时,要设计建筑结构材料的规格和性能,以及具有高模具的各种结构的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的标准化和合理性。此外,还要根据相关的数学模型准确计算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和数据,以及模板预算的承载能力,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高支模施工材料选择
一般情况下,建筑中对高支模建筑材料的选择包括木材、混凝土和钢筋,但是各种建筑项目所需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员要根据施工情况选择高支模建筑材料。且必须以节约建设成本为基础,确保建设质量,还必须确保高支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建筑材料根据相关标准来选定,通过合理测试材料的性能、规格和质量,可以避免生锈的棒钢、有裂痕的混凝土及异形型材的变形等问题材料的出现,以确保高支模结构的承载能力。
3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高支模施工要求
(1)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高支模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便承受新浇筑混凝土荷载和施工荷载,达到模板体系不破坏、不变形、不倾斜和不摇晃的状态,保证各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高支模设计方案还应考虑施工搭拆方便及施工的安全性。
(2)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3.2 施工前期准备
由于高支模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高支模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例如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仔细选择材料并设计施工计划。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相应的施工条件、施工要求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常用材料包括木材、钢材和混凝土,而无论选择哪种材料,都要确保材料规格和标准符合国家规定和建筑要求。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必须在施工前检查和测试材料,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使用。
3.3 排架及模板安装施工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排架的搭设。排架的搭设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搭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支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排架的施工。
(1)排架必须根据先立杆、后水平杆再倾斜条的顺序来设置基本架体单元,并且必须通过扩展基本架体单元来建立整个支撑架体系统。在型号框支撑框架的各个步骤之后,必须修正步骤距离、立杆之间的距离、水平杆的水平偏差以及立杆垂直度。在壁(柱)的连接部将框架架设为主节的情况下,与主结构的壁(柱)在时间上进行坚固地结合。在拆除模具支撑框架之前,先清洗支撑框架的材料、建筑机械和工具及其他多余的碎片。安全区域被标记在支撑架周围,设立警示标志,派专人看守,进入此范围的人员要确定其身份,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3.4 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结构也是高支模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支模的稳定性和硬度。在建造混凝土建筑物的过程中,建筑商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建筑物的规格和要求,以确保满足高支模施工要求。混凝土的注入通常从中心开始,然后缓慢扩散。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两侧混凝土的均匀性,这对提高浇筑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4 高支模施工技术管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4.1 高支模施工中支架的安全承载力不足
在项目建设中,由于支架设计和施工计划的不合理,导致支架的承载力很低,承载能力达不到安全指标。如果结构在正常范围内,可能还会出现局部支架塌陷的情况。支架是浇筑结构的主要承重组件,较低的极限应力会使支架变形,并导致整体倒塌。
4.2 高支模施工操作不规范
无论是框架还是杆件和节点,其稳定的承载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承载力超过其自身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高支模结构的坍塌。框架的原始设计考虑了其承载能力。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不规范的操作和设置的变化,导致工作条件发生了变化,最后框架的受力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整体高支模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4.3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
有些建筑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试图缩短工期,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支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过程流于形式,造成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安全隐患。另外,对制定的高支模施工方案也没有进行有效探讨,未经过安全批准就开始施工,因此导致了项目质量不过关。
5 建筑工程中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施工的注意事项
5.1 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的设计方向
在实施建设项目时,高支模施工是高空施工,总体难度较高。因此,对施工技术的需求很高。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并阐明施工过程,还要结合数据并不断改进施工计划,以促进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
5.2 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
在进行高支模结构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要仔细检查施工现场,以防止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在安装和拆卸高支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结构规格,选择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损坏模板和支架,并正确放置拆卸下来的材料。另外,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施工人员应参照施工图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期间发生问题,则应及时报告,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相对较快,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有效利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对提高建筑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该技术可以提高项目的总体水平,但是它相对复杂,因此需要积极实施各种施工技术和标准,以加强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国端.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12).
[2]黄鹏,刘俊,仲启涛.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20(3).
[3]叶娟娟.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