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如今社会对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据此,本文将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对水泥温度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实证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础;基层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今社会对于道路交通设施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此时情况一方面促进市政道路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能够满足当今社会要求,很多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开始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承载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其要求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主要是使用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骨料,然后通过合理选择凝胶材料将碎石间的空隙进行有效填充,最终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规范进行道路基层摊铺工作,确保道路基层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承载力,为市政道路施工提供良好的基层保障[1]。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碎石之间的结构和凝胶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技术工艺的应用成效。因此,为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质量,应结合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碎石结构以及凝胶材料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监控管理。通常来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完成初期施工后,基层整体便已经具备一定的强度,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基层强度也在持续增长,直至基层形成相应的板体。板体具有防渗、抗冻性能优异等优势,该些优势均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要求,所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得到普及应用。
(二)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碎石结构和凝胶材料质量均会受到技术应用过程中所使用材料的影响。提高市政道路基层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承载力,需要从水泥、混合物、粗集料和水等方面进行材料控制。首先,在水泥材料方面,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材料,并且在材料保存过程中应做好材料质量检查,避免水泥材料出现受潮变质等情况;混合材料主要分为活性材料和非活性材料两大类,其中活性材料主要是指粉煤灰等材料,该些材料能够与水泥析出的氧化钙发生反应[2]。非活性材料是指活性较低或者不具活性的材料;粗细集料中粗集料通常采用破碎石料,不过破碎石料在具体应用前应使用振动筛进行筛选,保障破碎石料的结构。细集料通常采用刚主控清洁的河沙;水则要保证不含有不良污渍。对此,应在应用前对水质进行检测,然后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试验,合理确定各类材料的配合比。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概况
案例工程为市政道路修复工程,工程区段长度约为4.2km,宽度29m,属于双向车道,道路周边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均相对较大,所以对于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承载能力均有着较高要求。此外,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过多影响,还应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综合上述要求,市政道路施工中基层部分将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以此来保障工程质量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二)工程施工准备
在市政道路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而保障后续工程的有序推进。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对现有的市政道路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内容包括有现有道路、道路积水、道路杂质等,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生产影响因素,避免完成施工后出现道路翻浆等质量问题,更好地保障道路的平整度和基层质量。其次,进行材料准备工作,材料采购应选择市场口碑较好、具有相应资质证明的材料供应商,所以材料在入场前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场。此外,还需要加强材料管理工作,应结合材料保持要求,对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再次,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具体检修工作分为定期检修和日常检修两部分,其中定期检修需要在施工前邀请专业检修人员对所有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工作。
日常检修则需要施工单位制定设备日常检修计划以及检修责任人,为施工中的日常检修提供指导。最后,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确定施工中的监管责任以及现场监管方案,通过监督管理的方式提高现场施工质量。
(二)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配合比设计
在市政道路工程应用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配合比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在满足工程项目实际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其二,合理确定细集料的使用量,若是细集料使用量过大,那么将会导致基层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其三,配合比中 用水量的确定应结合材料的含水量、施工期间天气状况进行合理确定。通常情况下,水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用水量应控制在1%以内[3]。在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对材料配合比进行精准确定,如此不仅可以保障混合料质量,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返工问题,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混合料拌制
混合料的拌制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混合料拌制的重要性,以施工前所确定的材料配合比为基础进行材料的选用和混合料的拌制,并且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拌制时的温度及时间,以此来确保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此外,在完成混合料拌制以后,还需要对混合料进行质量检测,只有混合料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才能够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
(3)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
工程项目的混合料拌制是在施工现场区域外进行,所以在施工前还需要将混合料运输到施工区域。输送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运输速度,并根据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水分蒸发等情况做好提前预防措施。混合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后,便可以进行混合料摊铺和碾压作业。其中摊铺作业需要施工人员时刻遵循“宁刮勿补、宁高勿低”等原则进行,摊铺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并且在摊铺过程中应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施工接缝情况。若是在摊铺过程中出现混合料离析情况,应立刻停止作业流程,分析问题根源,待问题解决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在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保障碾压过程中不存在碾压空白区域,并且应将两碾压带之间设置有1/3或者1/2的重叠带。此外,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碾压速度,通常碾压速度为1.5km/h[4]。
(4)后期养护
待碾压完成后,还需要对基层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应立刻进行养护作用,养护作业过程中应结合施工区域天气情况合理控制洒水次数,保障基层表面的湿润性,避免出现干裂情况,通常养护时间需要持续一周以上。此外,在养护期间还需要在养护区域设置有隔离带和禁止通行标志,避免行人、车辆对基层质量造成破坏和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承载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促使此技术工艺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得到普及应用。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从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制、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后期养护等角度对技术工艺的具体应用成效进行有效控制,最终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振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研究[J].科技成果纵横,2020(1):187-187.
[2]周春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研究,2019,002(007):146-147.
[3]王健.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53(07):108-108.
[4]刘佳杰,刘志成.多水山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18,036(0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