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一体化视角下的火车站设计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蔡佳振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深,传统以站房为中心火车站的布局方式使其周边区域出现了诸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土地使用率低下等情况。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深,传统以站房为中心火车站的布局方式使其周边区域出现了诸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土地使用率低下等情况。同时,传统火车站自身也存在着换乘效率不高、接驳不便等问题。而随着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出现,通过采用协同发展车站周边区域、集约化利用土地、加强车站自身功能布置等策略为解决城市出现的诸多问题带来了新的办法与思路。本文在对站城一体化相关理论及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参与设计的坪山枢纽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理念之于火车站的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站城一体协同发展;坪山枢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the traditional layout of the buildings which always as the center of the railway station has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low land utilization.Meanwhile,traditional railway stations themselves also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w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inconvenient connections.However,With the emergence of Station-city 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new methods and ideas have been brought abou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e city by adopting the strategies of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station,intensive use of land,and strengthening the station's functional layout.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cases of station-city development,this paper uses the Pingshan Hub thatI am participated i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station-city developm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Key words:Station-city development;Cooperation development;Pingshan Hub
        一、站成一体化相关理论:
        站城一体化理念是由紧凑型城市理论、TOD理论等相关理论融合演化而来。站城一体化理念强调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紧缺、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逐渐凸显的情况下,在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区域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公共交通、集中布置商业与公共活动资源等方式从而达到城市土地集约化、出行绿色化、公共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目的。
        站城一体化理念强调交通枢纽对城市结构的联动,通过增补商业、居住、工作等功能,不断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从而不断提升地区的综合开发价值,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站成一体化的特点:
        1.1土地高强度开发
        通过利用枢纽所带来的大量人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基础上将居住、办公、商业等功能空间紧凑地布置在枢纽周围。在尽量短的出行范围之内,满足人们多样的生活与工作要求,从而激发所在区域的活力,将枢纽区域建设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城市综合体。
        1.2建立慢行系统
        通盘规划枢纽与各功能之间以及不同功能相互之间的距离,通过提倡步行,多层次地规划非机动车网络,多方向地建设街道路网,积极鼓励人们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的模式出行,从而增加慢行交通的比例,使慢行系统成为枢纽地区人们的主要出行模式。
        1.3车站业态多功能复合化
        站房本身也不再仅具有单一的交通属性,通过将商业、公共活动、办公等功能置于站房内部,从而使枢纽形成更高度复合的功能空间,提升枢纽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通过在车站周边进行多路径、多出入口规划,使原来单一的乘车出入流线变为通过不同流线从不同功能方向汇集而来,进而为在周边生活、工作的人们提供便利。
        三、站城一体化案例分析
        作为全美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宾夕法尼亚火车站很好地起到了作为纽约地标的作用。麦迪逊广场花园场馆的内部设置了剧场、篮球场等多种活动空间,通过将其置于火车站的正上方,从而为四面八方的乘客进入场馆带来了便利。除观赏场馆内部活动之外,因为车站周围设置了大量的体育用品售卖、餐饮等商业,公园、教堂、休息庭院等公共休闲空间,从而使整个区域成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公共活动空间。
        在沙坪坝站枢纽设计中,通过对枢纽区域步行系统的建立,将被铁路南北分割的城市重新缝合为了一体。其“绿色走廊”的步行交通规划理念将枢纽周边打造的绿化景观、游玩场地逐个连接起来,形成了绿色空间与漫游系统的联通,有效地提升了区域活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枢纽结合底层水平展开商业及中间高耸的两座塔楼,勾勒出了高低错落的天际线,与重庆的山城肌理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在枢纽内部空间设计中,通过设置两个换乘交通核,从而实现各轨道与国铁、市政交通,轨道交通与上盖建筑各功能流线之间的衔接。同时,在枢纽内部将不同的商业业态进行垂直有序布置,使乘客在便捷地乘坐公共交通之外,能享受枢纽为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利。
        四、坪山枢纽设计
        4.1选址场地及枢纽定位
        坪山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深圳东北,所选场址毗邻惠州、东莞,处于深莞惠都市圈的关键区位,是深圳的东部门户,也是连接深莞惠三地的重要交通节点。规划枢纽建成后将成为深莞惠东部地区服务人口最多、接入线路最多、等级最高的综合交通枢纽,从而推动全市城市空间向东、向北拓展,促进与深莞惠都市圈、粤东、粤北的联动发展。
        坪山枢纽在既有厦深铁路基础上,坪山枢纽规划接入深汕高铁(沿海高铁)、深河高铁(杭广深高铁)2条高速铁路,深大城际、中虎龙城际2条城际轨道,以及在建城市轨道16号线、规划23号线,成为多种交通方式衔接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枢纽将整合坪山中心商务区、龙岗东部高铁新城创智中心、松子坑森林公园等周边资源,共建深圳东部新中心,成为城市的中心、交通的中心、生态的中心(图1)。
         
        图1 坪山枢纽现状
        图片来源:坪山综合交通枢纽投标方案
        4.2场地周边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4.2.1用地功能单一低效
        当前铁路南北两侧建设用地均以工业用地为主,其中铁路以北片区建筑更加密集,而铁路以南片区仍存在大量空闲或低效的堆场、停车用地。
        4.2.2道路系统建设缓慢
        铁路北部路网建设较南部更好,南部除站前路、深汕路、龙坪路外,规划路网均尚未实施。
        4.2.3生态景观利用不足
        高铁站北侧为三棵松水库及松子坑森林公园,生态景观优势明显,但现状利用不足,缺乏游线、视线、开放空间设计,紧邻的工业功能不利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
        4.2.4服务功能配置薄弱
        居住空间主要为城中村,并仅有少量的商业配套,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短缺。
        4.3坪山枢纽的设计策略
        4.3.1人与自然的交融
        坪山综合枢纽位于深圳东部三大生态走廊交汇之处,北侧紧邻三棵松水库,南侧为坪山中心“月半环”的绿脉走廊,蓝绿资源在此交汇,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形成了人与自然对话的优势空间。枢纽布局设计尊重既有的自然格局,利用其生态天赋打造与别不同的枢纽空间,在旅客心中留下独特的印象和体验(图2)。
       
        图2 人与自然的交融
        图片来源:坪山综合交通枢纽投标方案
        4.3.2 慢行交通网络
        依托枢纽南北两侧的公园绿地与高密度支路网打造高品质慢行交通网络,以观景夹层为主要通道促成南北片区慢行径的融合贯通。
        片区主要交通慢行径沿半月环公园两侧铺开,与公园内的观景慢行径、主步道一同形成枢纽南部核心区域的慢行网络,满足休闲娱乐、枢纽集散等多种出行目的。枢纽的夹层观景平台与松坪路慢行径提供了南北贯通的慢行空间,缝合了原本被丹梓大道割裂的研究区域。南部的地下步行通道与北部的空中连廊丰富了步行环境,强化了枢纽与周边物业的衔接(图3)。
         
        图3慢行交通网络
        图片来源:坪山综合交通枢纽投标方案
        4.3.3区域及车站业态功能复合化
        枢纽西部区域设置公交场站,其他公交车站主要布设于深汕路、松坪路、站前路及龙坪路沿线,形成枢纽为核心的放射性公交服务网络。
        在区域功能空间规划上,根据综合龙坪两区发展需求,打造商务办公、创新研发、休闲消费三大功能版块。围绕枢纽进行高密度开发,形成多组团高密度开发区域,建设站城一体化的活力枢纽城区。
        坪山枢纽采用下进下出的组织模式,地上一层主要为进站层,二层主要为商业夹层,可以联系室外环廊,充分体现车站与周边市政联系的一体化设计。通过将商业、公共活动、办公等功能设置于枢纽内部,利用水平+垂直方向的功能混合开发,实现多元业态、立体高效的空间利用模式,丰富活动体验(图4)。
         
        图4 区域及车站业态功能复合化
        图片来源:坪山综合交通枢纽投标方案
        参考文献:
        [1]漆国强.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商业开发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2]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3]王亚茜.“宫·站·城”一体化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 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李文静,翟国方,何仲禹,等. 日本站城一体化开发对我国高铁新城建设的启示:以新横滨站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