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测分析 伏历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伏历
[导读] 摘要:本文将会对沥青混凝土质量波动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行分析,尝试从检测手段和雷达检测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对现场标定密实度检测进行分析,其中标定分成DMI与介电常数两个维度。
        身份证号码:43900419850502xxxx
        摘要:本文将会对沥青混凝土质量波动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行分析,尝试从检测手段和雷达检测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对现场标定密实度检测进行分析,其中标定分成DMI与介电常数两个维度。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检测;雷达;介电常数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渠道,试验检测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会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试验检测工作水平较低存在的实际原因进行讨论。为公路施工质量的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施工水平。
        1加强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全面提升试验检测工作水平,将会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产生地基式的影响。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方式和有效的工程监管,才能为公路工程质量保障提供更为强大的基础支撑。在公路施工过程当中,要对各种试验检测所得到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实现每道工序质量的有效保障,对各种混合物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管控。从而对产品强度做出有效管理,进一步确保最终的道路施工质量。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没有试验资料作为补充,那么就无法对其做出有效工程监管,并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障。
        在具体的工程监管过程当中,试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保障环节,也是实现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通过对某个样品检测数据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这也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素。
        2引起道路沥青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因素
        2.1沥青原材料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的可控性,需要在原材料质量检测方面制定更高的标准。就沥青原材料质量判断标准来说,主要在软化点、针入度以及延度等三方面进行考察。因此在具体的采购过程当中,应该对三要素技术特点进行准确衡量,来满足相关标准,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具体施工期间还要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而为平稳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温度也会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沥青混合料无法满足具体技术指标。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沥青老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使道路质量无法实现长期稳定,运营周期受到严重影响。目前,SMA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更加出色,受到了很多施工方的喜爱。
        2.2沥青使用量
        要对沥青使用量进行合理控制,才能够保证原材料结构的稳定性,使粘合指数能够有所提升。使用量过多反而会导致路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使用量偏少则会导致沥青道路无法实现快速凝结。因此,应该在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配合比调整两方面进行有效调整,使其严格按照具体的技术指标进行拌料。通过试验频率的进一步增加,来有效确定沥青混合料能否满足技术要求,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具体性能。为我国公路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保障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3道路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分析
        3.1传统检测方式
        就检测密实度而言,仍旧采取传统的检测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核子密度仪对材料的密实度和含水量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到压实度数值。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相关射线的发射,使其和样本原子外围电子相接触。通过碰撞散射现象的产生,对其密实度和散射系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做到对样品密实度的准确判断。第二种方法就是钻芯法。根据道路钻芯和切割取样操作方式,获取检测样本,要求样本直径超过10cm。若一次钻取样本有多个层次组合,需结合实际结构把各层分隔开,而后采用毛体积密度以及最大密度方式加以分析,得出样本的空隙率,以此了解压实度。
        3.2雷达检测方式
        (1)现场标定
        检测仪器使用前均需实施标定,以此确保测量点位正确。例如,自由空间、时间比例、DMI、介电常数等,其中DMI与介电常数相对较为关键,由于二者通常可以决定数据最终的准确度。接下来重点介绍该两项标定。
        其一,DMI,其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借此能得到时间脉冲,确定动作移动速度及移动距离,决定检测波形的精确度,并会干扰后续的信息分析处理问题。具体实施流程为:选定相对平坦笔直的路段,借助测距设备确定起始点,两点之间通常在1km左右,而后实地标记;安设天线,启动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操作界面后,确认目录位置;点击进入DMI对话框,在特定位置录入测量距离,确定单位;一切准备就绪后,点击开始键,标定该数值,而后安排车辆由起点出发,保持常规车速,实际行驶的里程直接在显示器上动态变化,程序会修正所有数据;车辆到终点的同时,停止检测,并将形成的数据完整记录;最后得到新数据;为保证最终得到的数据更符合实际,会多次试验,以平均数作为使用值。该数值不是动态不变的,因此,还应定期进行试验标定。
        其二,介电常数,此项数据可标定项目包括厚度及其他指标,其也会影响到检测精度。介电常数无需到道路实地进行检测,整个操作流程相对复杂,此是由于室内和道路实地的客观条件不一,导致标定结果和现场有一定差值,所以会借助上文提到的钻芯法协助完成此数值标定。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现场材料配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确定材料固定配比和材料使用是否能够保持一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道路项目建设期间,可能会遇到石灰岩缺少的情况。往往会选择其他材料进行替代。在更换原材料之后,也需要进行再一次的试验。它的试验过程往往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确定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时,要在检测路段的起点位置对样品进行采集。为了有效避免介电常数数值出现巨大的波动性,应该保持检测过程的连续性。通过对起点样本数值和终点数据值相比,来确定数据核查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当材料出现不一致时,应该对实际样本进行采集之后,对材料出现变动的位置,再取出相关样本,通过对波形准确性的维护来提高取样位置的科学性。
        (2)密实度检测
        雷达检测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实时定点,通过对波形的准确分析对介电常数进行精准判定,其主要使用范围是在参数不一致的道路检测中。通过利用天线确定点位的方式,所产生的测量波形往往会被采集仪器直接获取。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相关界面对数据变化进行观察,以此来确定具体使用通道、单位以及测量线的位置。在传播时间点上有巨大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在操作界面当中进行呈现。通过对钻取样本厚度值的录入,相关介电常数会在计算模拟过程当中直接分析得出。最终,通过数值和密实度之间的关系运算。得出对检测路面的密实度做出精准判断,有效保障道路施工质量。
        二是实时连续。该种方式主要是依托道路雷达进行最终的检测,系统往往能够实现高精准度的数据检测,有效满足现代道路检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在检测点位数量上,采样速度和时长往往会有密切关联。如果两项数值不断提升,得到的信息量也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储存空间进行储存。所以不能片面地追求二者的大数值,容易起到反效果,在道路检测中,通常采用的频率是50KHz,此时检测到的数据也趋近于实时连续状态。道路现场检测一般会综合使用两种方式,分别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时定点可用于标定部分参数,借助专门的试验车辆获取现场波形,以便后续计算分析。

完成全部的波形采集后,把检测路段上安设天线,而后进行实地取样,借助上一步采集到的波形设定试验时间。在道路检测试验中,由于未能采用同一家施工方,因此各路段的建设技术、实地配比和现场管控均有差异,样本也就更容易出现误差。针对于此,可将标段作为测量节点,将同一种材料路段归为一组开展试验,然而样本的厚度是要大致相同的,此外,为保证检测过程的连续性,会将所有检测道路采用首尾重合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便于分析校正,确保准确率。
        4试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时间的户外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公路施工也出现了很多质量隐患问题。做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试验检测也受到了很多的制约,现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1)施工单位对于实际样品抽取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面文章。这就会造成在具体试验检测过程当中,试验员对施工单位所送来样品无法进行准确检测。由于样品不具备相应的代表性,也就无法对施工过程当中相关产品的真实质量数据进行准确检测。使得检测工作只能是一种表面形式,没有办法按照检测规定对施工当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准确监管,也就无法保证最终的公路施工质量。
        (2)监理监管存在较大问题,监理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对公路施工质量进行保证。然而在实际监管过程当中,在样品抽取过程当中存在较大监管问题,导致检验样品和实际施工样品完全不一样,这就会使样品检验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很多建筑单位当中,很多监管人员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的获取,往往会对公路施工原材料进行任意更换。导致监理工程师没有办法进行检测的正常运转,使得建筑施工质量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风险,并不利于我国公路施工建设水平的提高。
        (3)样品送检时间比较拖后。在试验检验报告还没有正式完成之前,很多施工单位便开始准备进行下道施工工序,这就会导致样品送检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和施工单位对于样品送检工作不重视是有密切关联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往往为了获得较大经济收入,往往会不顾一切加快施工进度,这就会导致样品送检出现较大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在公路施工过程当中经常存在的实际现象。为了避免这一些现象的不断发生,最核心的管理办法就是全面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督水平。加大职责监管力度,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通过处罚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使制度执行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施工单位和监督单位严格按照制度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5提高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5.1严格控制路用材料的质量
        公路施工的基础就是原材料的保障,因此要在监管和检测制度上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从而有效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通过对工程过程当中所需要的成品材料和原材料以及相关预制构件的试验检测,就能够对原材料用品的合格程度做出准确判断。从而确保不合理原材料不被使用,也可以及时将劣质材料进行剔除,保证施工过程材料的使用精准程度。在进行样品抽样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取样的过程动作和具体数量要满足相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相关原材料进行一些非常规性试验。来确定材料是否满足真正的施工要求,对于施工单位所采取的一些全新技术方案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检测。在报告没有完成之前,严禁任何施工进度的追赶,避免盲目施工现象的出现。在具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向监理或监督单位提供相应材料试验报告和合格证等一些证明材料,来证明公路施工过程当中的原材料的使用是符合技术规范的。总的来说,只有对原材料质量的合理把控,才能够做到检测工作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5.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测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本身的工程质量意识并不是特别强。他们很难将精力放在施工方案的完善上,对其技术规范性操作的重要性也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工程质量控制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身的检验和政府的监督。因此,施工单位自身要在适应检测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过试验室和专职试验检测人员的完善,确保检测制度能够合理运行。有很多重要的监管环节,应该充分利用照片或者是录像的方式。对质量监管资料进行合理保存,要在具体的试验过程当中,对检验不合格的样品应该进行返工。对于返修样品再次进行检验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监督的可靠性。
        5.3交工验收阶段的检验
        从施工结束以后应该按照原有的技术方案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检测,对不符合检测数据的施工质量,结果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对很多的关键质量隐患坚决不能够隐瞒,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具体的测定过程当中,要对公路的厚度、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绘制出相应的工程图纸。对于公路施工成品的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和级配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利用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也可现场抽查。
        5.4对于试验检测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检测人员在整个检测工作过程当中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决定检测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公路施工质量问题都是由于监管不合理所造成的。针对这一种切实情况,我们应该对试验检测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通过责任制建立使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能够进一步明确。通过职责范围的明确做到认证评审内容及考核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合理管控,对试验人员的具体检测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具体:
        (1)试验检测工作室的主任岗位职责:工作室的主任主要是对试验检测工作进行全面的负责,包括组织完成各项试验检测任务,确定检测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同时还要密切的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及时的根据施工需要提出新检测方案,对本室的各个检测人员要实现严格的纪律管理和业务素质管理。
        (2)试验检测人员岗位职责:对试验检测人员各自负责的试验检测工作要实现责任承包制,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个人身上,建立谁检测谁负责的体制,促使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大纲、实施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的水平,应该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地区机构都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很多单位部门也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更高的重视程度。监理工程师也应该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利,做好自己的管理监督角色,在整个检测试验工作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提升基础装备配备水平。使试验基础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也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检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公路试验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发展,为道路工程质量保障提供有效支持。说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应该通过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人员职责的进一步明确,从而全面提升公路施工管理质量。有效预防工程道路施工质量事件的发生,为公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岁龙.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20,(05):118-119.
        [2]李峰,饶来龙.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29):86-87,89.
        作者简介
        伏历,男19850502,汉,中国,工程师,本科,道路检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