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市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改善城市积水及内涝问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市积水;内涝;原因分析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硬化面积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又造成了极端天气情况的频繁发生,加之城市排水系统本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令城市积水与内涝现象发生的频率持续上升。积水灌进商铺、居民房及学校,造成群众被困,民房被淹,造成水、电、气全停。积水不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人民群众对城市政府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2 城市积水与内涝的因素分析
2.1地理条件因素
城市所在地的地理、地势条件也是构成水涝问题的重要因素。建立在地势平坦、低洼的城市往往更容易受到内涝问题的困扰,布置传统雨水系统也会受到更多的制约,排水效果也有折扣。但不仅是平坦以及低洼地会受到水涝问题影响,即便是在山地,也会由于山体不断开发,径流顺坡而下急速冲刷而造成更大的内涝风险。
2.2城市规划与传统雨水系统理念落后
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缺少新的理念指导规划工作,往往水这一关系城市生存的重要问题被相对弱化。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放洪模拟等方面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依据,却尚未放入规划工作中。传统给水排水专业也缺乏新的理念来指导工作。传统给排水依然以“尽快排除雨水”的作为设计理念,利用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组织排水,这就造成了雨水资源大量流失,下游洪涝风险加剧等诸多问题。城市空间复杂广袤,仅仅依靠给水排水的专业知识局限性很强,需要更多跨专业的配合共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且,伴随城市化发展,城市内涝问题一定会不断干扰人民生活,而传给排水专业出了问题再治理的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水涝问题不断变化的要求。
2.3 低洼地段或地下通道排水设施不配套
城市道路的低洼地段,往往处于排水的最低端,路面下雨水管道难以自排,一般安设泵站进行抽排。处在这些低洼地段的路面雨水井的设置往往与一般路面雨水井的设置距离和尺寸相同,即每25~50 m 设置一个雨水井,由于这些低洼地段雨水汇水面积集中,完全靠路面两侧的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当地面雨水较集中,暴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雨水口无法快速收集和排泄,继而形成积水。有的因管网管径偏小,或因管道淤塞,或因雨水收集的设置不合理等,地面雨水快速汇集,而地下管网或抽排泵站满足不了雨水的排泄,最终形成路面积水。
2.4 排水体制不健全,管网未形成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现阶段修建的排水管网,一般将雨水和污水分设,即雨水和污水实行分流。而老城区的排水管网大多为合流制系统,即雨水和污水合流,排水管径较小,在老城区服务性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及环境用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有管网承载着污水已处于满负荷排放状态,一遇到大到暴雨或持续时间稍长的中雨,管网就无力承载雨水和污水同时排放了。有的老城区道路上的排水管道敷设是根据建设时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来考虑排水流量,但随着旧城区的改造,人口聚集,使原主干管应能承载的输送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即配套建设了很多接入主干管的排水支管,而主干管仍旧是上世纪的,一旦遭遇大到暴雨,排水未形成系统的地段即被积水所困。
2.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地面硬覆盖,使地面雨水泾流系数增大现在,在城市地域范围,直接裸露在外的地表越来越少了,地面大都被水泥、沥青、步道砖等路用材料所覆盖。
大量拓展的公共建筑、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用地占用地表空间,降落在这些地表上的雨水不能短路径自然渗透到地层,而只能通过覆盖层汇流到设置于道路、居住区、公共建筑、厂区、机关团体等区域的雨水井收水口,通过雨水管道排泄到低洼处或通过泵站抽排到江河湖泊。由于雨水在地面停留和径流时间过长,当雨水口间距过大或收水口面积过小,甚或雨水口被堵塞,或排水不畅时,路面即产生积水。
2.6 重建轻管,维修养护不到位
重建轻管是我国建设领域的顽疾,城市排水行业也不例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接管维护单位限于经费欠缺,或不愿意去做处于地下隐蔽看不见摸不着和不显山露水突不出政绩的基础设施维修工作,往往只是临近雨期仅在雨水井内疏捞淤泥等治表工作,雨水井之间管道疏通没有使用竹笺或机械进行实质性治本疏浚,地下管道形如盲肠。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设施是接而不管,即形式上办理了竣工验收和接管手续,实质上根本没有进行使用阶段的正常维修管理。有的甚至是投入使用后无人管理,此类情况主要是由于道路和排水因用地手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不完善等原因,使工程竣工验收不能如期进行,因而也就不能办理使用交接手续,工程投入使用后,排水管道堵塞或破损也就无人管理。如此种种,都是造成城市雨季积水的原因之一。
2.7 前期工作不充分或规划设计滞后,使排水管
网先天不足或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不相适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路不重水,对于区域性的排水未作详细研究,匆促上马,急于求成,以致于有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再敷设排水管道。有的排水工程美其名曰是限于投资,实则是只顾眼前,政府主导下的规划和设计抱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观点,以致于有的地方成片小区和成规模的公共建筑形成后,区域内的排水管网不能就近接入城市排水主干管,或根本无排水干管可接,最终造成区域性排水无出路而导致积水。另外,城市排水标准偏低也是城市经常性积水的原因之一。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标准并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如今已经高度发达的城市空间,重新破路改造管线,提高排水标准,不论从可操作性和工程费用上都不是很好的方案。而上文中所述内涝不仅发生在超标雨水这一问题也更说明了过度的讨论标准问题并不能直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8建设维护监管不足,“瓶颈”问题突出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迅速,由于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维护不到位,很容易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形成“瓶颈”,以雨水口为例,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太快,雨水口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里边存在着一定量的垃圾。虽然在降雨强度小的雨天中,这个问题没有显现出来,一旦遇上强降雨天气,因为一部分雨水口堵塞,导致了排水能力的下降,极易产生积水问题。由于在雨水口的建筑施工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监督,施工人员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去施工,导致了雨水口实际的泄水能力并没有达到设计时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在遇上一般性的降雨时,雨水口泄水能力不足并没有显现出来。在遇上强降雨天气时,尽管,在设计上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已经达到了此次降雨标准,但因为雨水口实际的泄水能力并没有达到设计时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积水问题。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对城市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改善城市民生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积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管理部门的头等要务,对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思思.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进展[J]. 城市问题,2009(10):79-84.
[2]李海燕,董蕾,车伍. 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概要[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32(2B):38-42.
[3]车伍,李俊奇.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