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新经济的出现,突显农村振兴时产业融合至关重要。产业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创新,利用新技术加速各产业、生产要素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并最终树立绿色文化品牌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产业融合现状及问题;产业融合与创新策略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正引发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在复杂多变的新技术、新经济大背景下,需要挖掘新农村资源禀赋,实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一、新经济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1.初级农产品业发展迅速,开始转型升级
新经济下农产品加工进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2万亿元,其中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850万。部分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为产业融合扩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休闲农业发展提速,产业类型日趋丰富
随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农业园、休闲农庄、农家乐、民俗主题园等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让游客体验农作、观光旅游、感受乡土风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助力脱贫与乡村振兴
为推进农村三次产业深入融合,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各地适时规划出本地的电子商务发展蓝图,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逐年提升,多地实现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4.新型农产业不断涌现,绿色产品深受欢迎
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农业和因需定制生产等新型农产业不断涌现,农作物摆脱自然时限,实现四季不间断生产。农产品也可按需绿色定制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并助力产业融合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营主体能力不足,难以规模集约化
目前农户主导型的经营主体初级产品数量多,小散乱经营突出,市场渠道窄,过度竞争现象严重;企业主导型追求利益至上,以环境牺牲为代价,难以合作共赢;农民合作社主导型创新不足,缺乏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主导型干预过多,不能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难以持续发展。
2.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戳伤农户合作积极性
产业融合中各方利益主体联结机制较为松散,部分农户仅提供简单的初级农产品或土地参与产业融合,而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利润绝大多数由企业获取,农民收入难以提升。政府对产业融合的经济补贴基本让企业独占,广大农户并未因此受益,最终导致政府的优惠政策很难延续。
3.产业融合层次低,横向融合较少
新经济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时间较短,农业企业自身经营规模有限,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视度不足,不敢贸然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产业融合模式单一,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横向融合涉及较少,产业链条不能延伸,产业融合层次较低。
4.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产业融合与发展
当前农业借贷投入产出比较低,贷款难、融资贵成为首要制约因素;贷款额度较低,多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少,利率较高。部分土地流转严重侵占农户利益,过度利用土地,合作社形同虚设。大部分农村劳动者不能适应新经济下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要求,专业人才不足,造成技能型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
5.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融合推进受阻
新经济下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雨污排水、电力、通讯、绿化及相应配套附属设施不健全。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便,电网改造滞后,饮水设施不完善,排水设施不达标,污水处理能力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三、新经济下农村振兴产业融合创新策略
1.新兴技术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农村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园,结合基因工程、食品科学、绿色制造、细胞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鼓励龙等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品种的多样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大力拓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价值链高端的产业,最终实现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
2.创新利益共享模式,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融合要顺利推进,必须紧密结合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加快建立优先雇用本地农户、优质生产基地优先转给农户、优先考虑农户基本收益、后续分红和社会终身保障福利机制。保障各经营主体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最后从产业发展末期获取最终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消费需求延伸出核心产品,倒逼产业深度融合
随消费升级,新经济下农业要抓住消费者对农产品全方位的需求,必须跟随升级,适应并引导需求。随消费升级化适时外延核心产品,最终利用消费需求的转变倒逼产业转型。目前甄选大数据,利用自身优势,多元化和跨界整合,做到消费资源共享;建立快速配送,社群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扩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食品供应,为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4.注重绿色文化品牌建设,提升融合层次
农产品加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注重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持续性,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在农产品的“专”和“精”做文章;同时开发蕴含乡俗文化的品牌产品,加快与新资源农业的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力,营造一个具有体验感和互动的场景,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农产品,与品牌全方位地互动,实现“农民智造”与农产品营销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5.逐项破解生产要素制约瓶颈,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要统筹安排各类涉农资金,拓展融资渠道,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发行债券、股票、基金等方式直接融资,支持农村发放农产品券、休闲消费券。
同时多途径保证发展用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培育、吸引农业专业人才,加快农业专项技能教育,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各地政府应当全力帮助农村完善当地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前规划和设计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搭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乡村振兴,不仅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承诺,也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是一个良性内循环的统一整体,目前在新经济背景下产业融合正在加速,城、镇、村三元正共生发展,最终形成城乡互动、互补、互促的高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靳晓婷,惠宁.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动因及效应研[J].行政管理改革,2019,64..
[2] 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
[3]李玉清.数字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9,18-20.
作者简介:张丽(1976-),女(汉族),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邮编:2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