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赜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 麦迪那·阿不都热西提
[导读]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专业目录的不断更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
        麦迪那·阿不都热西提
        库车市第四中学  842000
        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专业目录的不断更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生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尽早确定就业方向,选准选考科目,填好高考志愿,避免在就业路上走弯路,降低其就业成本,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利用率。而无论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故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探赜?
引言
        新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高中生面临着选课走班、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倾向选择等多项任务。因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己知彼,决策行动”,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本文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探讨学校和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整,缺乏顶层设计
        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中学都在开展,但是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教育合力不足。有的学校虽然成立学生发展中心,但生涯规划教育仍主要由教务处、心理健康中心、教研室等几个处室各自实施,各部门完成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跟踪及有效评价,使教育停留表面。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团体或个体铺导、职业体验、社团活动等。看上去活动形式多样,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施效果。
        (二)忽视生涯规划教育全程指导及个性化辅导
        在当前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对于学生全程发展的指导,各中学往往只在高一学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涯规划指导,在后续学生的发展中,学校实施的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比较片面的、笼统的,没有达到全程指导的目标,生涯规划教育出现断层的现象。导致社会、家庭对于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促进发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内在特征进行探索。在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我进行深层次地剖析: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与人之间天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他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劣势加以掌握,对自身有更客观的评价,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从而不再盲目从众、盲目攀比,实现自我的悦纳,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扬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
        (二)实现人职匹配,降低就业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教育找准了与自己个人特质所匹配的职业方向,他就会在高考选择与其理想职业所对口的大学专业,并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期能够在毕业时满足该职业的入职要求,顺利地被对应的岗位录取。于社会而言,培养的人才输入到对口的行业当中,即培养的成本都转化为该行业的人力资源,这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人才得以善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一)?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开展职业引导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生的科目选择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为什么要以心理健康状况为基础呢?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高中生因心理偏激、抗压能力弱等心理因素而发生的悲剧。可以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决定着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所以,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积极构建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密切关联的教育基础,如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引进心理健康测试设备,聘请专业心理学教师等。学校及教师要努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切忌做“面子工程”,走“应付路线”,切实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最有效、最专业的指导。例如,一些高中生对学习感到迷茫、困惑,不知道自己每天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严重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心理教师应该从自我探索的角度帮助高中生进行自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探索,让学生明白现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如学好英语,可以选择翻译、教师等职业;学好数学,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工程师等职业。教师对学生职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迷茫心理、确定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二)以活动的形式促进两者在实践上融合
        如在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减压活动的期间,可以融合职业探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出路,减轻考试焦虑。又如:高一进行入学适应活动时,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加速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高中环境。
        (三)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做好心理辅导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高中生受网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相对成熟较早。但是,一些高中生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不足,其看似成熟的心理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无措感、面对学习时的焦虑感,以及在对人、对事方面存在偏激、狭隘、自私等不良心理。还有一些高中生个性极强,过于注重自我,自尊心过强,其实质却是抗压能力弱。这些,都会导致高中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所以,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做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例如,一些高中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时,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现阶段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好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将“别人要求我学”的心理转变为“为了自身发展而学”,将学习与自尊自信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与学生的“面对面”谈话,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从而努力学习。
        (四)配备职业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学习的知识包括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加教师的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提升理论水平和事务能力,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当生涯规划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化知识及较强的综合素质时,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还可以策划、组织适合本校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对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生涯规划教育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出我国的职业生涯专职师资队伍。
结束语
        面对高中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动力的现状,教师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既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又要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虹利,刘贵英.比较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高中生涯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1):66-68.
[2]雷明晓.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26-27.
[3]何红霞.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高考,2020(12):110.
[4]刘洋,班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性及途径[J].教育导刊,2019(10):36-40.
[5]董杨.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高中生涯教育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04):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