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祥
宾阳县宾州镇第四初级中学 广西 宾阳 530400)
摘 要:在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七年级新生都需要适应的过程,不仅环境所以开始发生变化,同学之间交流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上课方式上发生也变化,尤其是七级年新生刚进入环境都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紧张及害怕,毕竟进入较陌生的学习环境,因此,入学教育对七年级的新生来说是非常关键,可以让新生好好缓解自身情绪对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必要敌意,并且可以得到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新生,需要通过对教师提出的一些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生进行有效入学教育以及指导,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这较重要部分,通过指导以及疏导新生的情绪以及加快融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关键词:初一新生;学校适应性;管理对策
引 言;
作为一名人类,适应是最基础的要素,并且在现代人类的生存问题以及发展的问题就是社会适应,因此,目前,青少年适应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适应以及校园生活,现在的存在的问题就是利用更加科学化教育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最核心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自身指标,教师对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学习适应能力的重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的基本角色极为不相称。我国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投入大量资金,这样造成了小学毕业生不用通过考试就能直接进入初中进行学习以及生活,无形中导致来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参差不齐,学生并且没有充分继续学习准备,导致学生的“九年一贯”教育出现空白的地方,因此,在现代人类学的认知学而言,认知学习通过天天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一点点积累形成的,并且有着分层式的作用,对此,一旦低级知识已经拥有之后,学习高级知识就是通过智力及技能相互结合的过程所产生的。
一、初一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现状
尽管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父母,学校甚至社会给了他们很多照顾和帮助;并且必须遵守义务教育法,现在明确规定,所有小学毕业生都可以免试进入初中,公立初中则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和入学考试可以极大地代替小学教育的压力。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一年级的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一个行为认知和认识的阶段,这一阶段与他们在小学学习时所经历的阶段不同,并且他们还需要不断地适应这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一年级必须面对许多问题,包括如何适应多样性。新的复杂环境,如何与新的同学和老师相处,如何融入新的团队,如何克服自卑感,无助等,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如果这些学生没有得到逐步的指导,从长远来看,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迅速融入新班级,主要问题是学生想找到兴趣相似的朋友,但是在学习方面,许多新生仍然不习惯初中课程的学习风格和课堂节奏。
二、初一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对策
(一) 规划班级的学习目标
在七年级的学习的早期阶段,当应多为学生本身来制定学习计划已经学习目标,并以系统性的陈述给学生以及定下学习发展方向,只能通过这样子,该学生在初中学习更加有明确的方向,为了遵循课程目标,老师应当对学生给出一些指导以及建议,因此,在学期的学习都要定一些学习小目标及指导意见,并且通过更明确学习以及学习方向,学生对这些目标才能逐渐实现以及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二)做好班级工作
初中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与小学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七年级教师应多注重课堂氛围,这也是七年级教师工作的重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日常出勤,每周升旗仪式,每日广播出勤,班级卫生,班级公共财产管理,功课完成,课堂纪律等,教师还应随时检查学生的状况,观察学习气氛和课堂气氛等。
(三)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学生希望拥有更多支配性的权利和自由,并体现出他们的责任感和课堂荣誉,因此,教师应重新定位其职位并改变班级的管理模式,从领导者到导师,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日常班级管理,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成立班级委员会,明确分工,合理安排班级任务,积极让学生对班级发展提出建议,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班级的发展,而且可以确保学生的独立发展和成长,加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帮助新生适应学校生活。
(四)培养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努力营造一种进步进取的物质文化氛围,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并消除日常学习的紧张感和疲劳感;老师和老师一起为教室创建黑板墙,展示栏,评估角和教室装饰,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教室气氛唤起了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精神文化:为了增强班级集体的精神文化,教师可以赋予学生确定精神和文化符号的权利,例如课堂歌曲和课堂口号,让学生讨论和确定最重要的精神和文化符号。适合班级集体,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作用,在新学校中,主体的作用使新生可以尽快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创建班级微博,学生将记录自己的课堂生活和学习点滴,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分享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创建班级微信小组,通过在线联系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五)举办班集体活动
进行内容丰富且多样化的班级小组活动,例如班级会议,小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感觉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部分,与整个班级密不可分,为了提高班级的力量,全班级必须团结起来,树立努力奋斗的班级氛围,此外,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情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保持与家长的联系
为了了解七年级的新生的具体情况, 老师通过上门家访,这样可以让老师对新生的成长背景详细了解,生活条件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做好教学工作,老师还可以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以便家长可以与老师合作,并帮助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意识觉醒和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反映了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从未成熟到成熟以及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要求。因此,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这将给他们带来沮丧,焦虑,困扰和其他负面的心理影响,这不仅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各种负面因素,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为了正确地帮助和指导新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发展,学习适应性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部分,通过教育和教学帮助学生改善失调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适应学习,可以说它是在逆风中进行的,在不断地与错误的斗争中得到改善,并分析了学生不兼容的原因,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对于帮助他们适应学校,适应自我,稳定内在情绪,更快地适应初中的步调,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林勇强.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岭南精神医学.2019,7(1):37一38.
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7,(1).
徐浙宁,郑妙晨.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