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恒炳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东二小学,浙江 慈溪315336)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沟通变得便捷进步。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学习逐渐意识到,教育不能仅局限依赖于学校教育,还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教育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合作力度,所以本文对新时代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见解。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现状与对策
引言: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来说,一些过于密切的家校合作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带来的只有压力,在过于密切的互动之下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身上的问题被放大,进行过于针对化的处理,让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被磨灭,这有违家校合作的初衷。所以即使是在合作期间,双方对于交流的信息也应该进行筛选,避免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施加的长久压力导致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无法放松,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一、新时代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的现状
教育事业越来越被重视,家长和教师也在不断吸取教育经验,注意基本原则。首先,沟通为基本,要把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培养好就要了解他们,对他们有深刻的认知,而家长和教师作为陪伴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时间最长的人,及时交流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各方面状况,以此探讨教育改进方式是最重要的教育环节。其次,教育不能跳脱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本生,如果只是家长和教师在交流探讨,而不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本身出发,那也算不上是好的教育,所以要顾及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因材施教才是上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但是教育的内核是不变的,以生为本,不忘初心。
二、新时代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构建平等教育沟通理念
针对新时代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家校沟通方面的对策,笔者认为必须要从根本入手转变教师观念,构建平等的教育沟通理念,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打造平等和谐的交流方式,是学校和家庭方面结合在一起实现家校合作的深度融合。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要针对教师群体加以培育,提高教师群体的观念意识,使教师正确认识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做好引导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打造现代化教师团队,有助于构建平等教育沟通的模式。
(二)塑造外来务工子女健康身心,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方面,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情况加以关注,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家校之间有效沟通。换而言之,需要学校方面和家长方面共同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身心健康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打造家校之间的和谐互动,为外来务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建设新时代家校合作平台,营造良好沟通氛围
1.建设新型家长学校,发挥家委会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要建设新型家长学校,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家委会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发挥家委会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为外来务工子女群体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一些助力,促进家校沟通的有效发展。
2.搭建新型沟通平台,应对时代变迁对家校沟通的挑战
目前一些传统常规的家校沟通方式,如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等并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进行流程和操作模式,不同班主任有着不同的开展方式,从而导致部分家长难以适应,容易引起家长反感。因此学校应当通过讲座培训、案例分析、交流探讨等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家校沟通技巧以及开展流程和形式方面的培训,使得班主任以合适的语气、态度、心态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也应当拓宽家校沟通渠道,不在局限于简单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多的开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线上交流,如QQ、微信、钉钉等APP,不但能随时进行沟通,并且可以利用非文字形式,如图片、视频、文件等更加直观具象的解释清楚事情,以防班主任或者家长因语言理解错误而导致的一系列错误。同时线上平台的利用不仅有利于家校之间的沟通,还有助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管理和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方法的交流和探讨。班主任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视频直播功能对家长进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管理教育等方面科学高效方法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家长更好更便捷的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开展正确适当的家庭教育。
3.分享家校沟通经验,提高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都是在不断地教育和学习中发现问题之后慢慢修改从而解决问题,既然是共同成长,那就应该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学校可以举办活动让家长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一起参加,教师作为主持方也参与其中,既可以从活动中观察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还可以通过主题考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在考验家长和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和家长齐努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家校沟通在我国现阶段教育中,是一致被提倡的教育策略。主要原因在于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做好有机配合,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特点,教师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个人天赋和学习情况。只有家校达成配合,才能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俞彬彬.心灵沟通 对话赋能--疫情期间教师心理调适及家校沟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66-68.
[2]朱林娟.信息化时代促进家校沟通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12):79-80.
[3]郭康丽.有效互动,消除家校沟通中的障碍[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3):44-45.
[4]贺敏.家校沟通,有备而“说”——以一次家校沟通为例[J].班主任,202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