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成因与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毛倩 杨彩云
[导读] “留守儿童”是一个集体名词,他们主要是指在落后地区长期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的未成年儿童
        毛倩 杨彩云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铁厂镇初级中学 711503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集体名词,他们主要是指在落后地区长期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的未成年儿童。留守让他们在本就艰难的生活环境里平添一份亲人家庭的情感缺失痛苦,这是经济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严重体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本文章对当下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度的分析,探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成长教育 原因 对策 精神
        【正文】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快速发展,各个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随着大量农民工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政策限制和经济压力下,大量儿童被遗留在了闭塞落后又残破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标签之一。虽然社会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劳动力得到了满足,但“留守”问题违背了让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没有理由持续这个错误认为,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必须产生的“过渡物”。
一、分析留守儿童生活成长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偏远闭塞的山区农村遗留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落后经济物质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除了物质和精神的缺失,还有两大社会性质的敏感话题问题存在这些地区的儿童身上。第一,在物质不丰盈经济落后的环境下,主动支教下乡人才紧缺加上家长不在身边,对教育的重视的程度较低,教育甚至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奢望,仅有的课堂也存在课本缺乏,教育水平低的问题。第二,留守儿童所在地区人口稀疏,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儿童的生活环境安全系数低,幼龄儿童拐卖和伤害事情时有发生。人才得不到培育环境安全得不到保障,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不强。
二、探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原因
        2.1地区之间经济不平衡,家长儿童长期分离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其实根本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东部沿海一线二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缺乏大量劳动力,而处在较落后的地区开发少缺乏就业机会,青壮年劳动力不得已背井离乡的谋求生存发展不能够照顾陪伴孩子成长学习。加上经济压力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就被遗留在了原有地区只能接受仅有的落后教育。。
        2.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支教人员不足
        落后地区政府对于年幼儿童重视程度低,儿童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年幼儿童过早的背负起了照顾自己和年迈老人的责任,长期到田间地头进行劳作无人注意,并且学校一般距离村庄较远路途危险,儿童在上学途中容易遇到山洪、落石等意外危险,当地人员稀疏政府部门也常有疏忽,儿童在外出途中被劫持贩卖时不能及时被发现,教学困难大。大部分年轻的教师不愿意承受环境落后的艰苦,支教人员青黄不接。


        2.3地区偏远闭塞,儿童本身思想得不到发展
        留守儿童大多在西部偏远或者其他落后闭塞地区,当地网络普及程度较低信息难以及时传播。儿童对于社会外界了解程度低,并且不能与家长频繁沟通得不到关注和照顾,情感发育不健全。教师素质也普遍不高,教育不正规,课本教材教学方式都有待改进,儿童的思维教育有限,儿童思想受到严重制约。
三、探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实现本地区劳动力就近择业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完善健全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发展。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真正的脱贫,发展本地经济实现青壮年劳力的就近择业,家长能够更好的照顾家庭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以巫溪县为例,巫溪县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针对家乡本地特色开展峰灵镇冬桃基地、车间和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成长。
        3.2国家完善外地劳工子女教育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重视留守地区的教育问题。由于偏远地区环境本身缺陷,支教难度大,国家要推动当地的希望工程建设,重视学校建设,加大政策补贴,分配呼吁更多年轻教师去进行支教。再者从另一方面考虑,教育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效果甚微。国家应该促进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给予政策照顾减少农民公的压力,能够让子女跟随就学。
        3.3借助媒体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关切
        各大媒体应该将社会的关注点转移到偏远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上,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留守儿童的保护上。有更多的社会公益基金和希望工程投入到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物质保障问题。在国家政府重视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公益资源,培养一批社会组织的支教人才也能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还例如,大山里的孩子自愿走出来展示自己,《经典咏流传》上教师梁俊带领学生唱《苔》传播了孩子和支教老师刻苦独立的精神,提高了社会的媒体关注度。
        3.4发展组织学生进行精神和素质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传播外界信息从精神上促使儿童成长。组织志愿者常去下乡,给儿童带去温暖和关怀。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儿童在没有父母的及时陪伴的情况下,教师要主动承担起照顾陪伴学生的责任,培养学生健康安全正确的成长,及时关注他们的安全照顾体谅他们的情绪波动。
        【结束语】“留守儿童”问题的确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大矛盾,较浅的层面上分析,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教育。但深层次分析,是社会的危险漏洞,长期阻滞社会的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的安全秩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配合,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光大教育者要减少私信贡献社会参与到基层教育建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魏农. 福建松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现状及关爱保护措施[N]. 中国社会报,2019-07-01(002).
        [2]唐天光.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N]. 永州日报,2019-02-26(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