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尝到“新鲜”的味道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武宁茜
[导读] 谈到复习课,老师、学生都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复习课不如新授课有趣味性
        武宁茜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第二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谈到复习课,老师、学生都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复习课不如新授课有趣味性,不如新授课有新鲜感,学习阶段,时间还比较长,怎样消除或者减少这种负面情绪呢?我们提倡并正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尝到“新鲜”的味道。我们提出把复习课当成一种新授,当成老师和学生新的挑战。复习是对全书知识的归拢,是教会孩子整理知识,形成能力,构建知识网络,达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复习中蕴含着新授课所没有的教学点,复习中会产生一些新的学习元素,复习课,是一种高层次的“新授课”。
        这种高层次的新授课不可能一节课完成,它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螺旋上升的阶段。目前,我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形成结构
课文复习涉及词汇,词组,句型,语法,是培养归纳能力的依托。
1.词汇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词形转换以及典型例句四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课前理出每个模块的四会单词,汉语释义,并写出其词形的变化形式,同时整理出体现每个单词基本用法的典型例句。
2.词组使用短语归类,比较等方法,要求学生课前整理出课文中出现的短语。
3.句型利用归纳法,根据每个模块的语法现象归纳出重点句型结构。
4.语法现象,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地汇总出零散在文本各处的语法点。
复习的顺序有多种形式,可以按照模块顺序从前往后依次完成,也可以按照语法现象整合模块来完成,还可以按照话题整合来完成。
呈现方式:
1.自主总结,完成结构
学生在课前从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几个方面独立自主复习归纳,整理出结构。要求教师在课前细化任务,详细指导,让学生了解归纳总结的要点都有哪些,在归纳知识点的同时,还应该从学案中整理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习题。
2.组内交流,查缺补漏
课堂上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互相补充知识点,提出在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自己的复习提纲。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随时解决问题,并且起到整体调控的作用。
3.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在班级内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以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点评并解答展示小组提出的疑惑,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在自己的复习成果上及时修改,填补,最后形成一个全班的共识。
下面这个Module1 知识点梳理的思维导图就是老师将学生的整理归纳出来的

        在第一阶段,我们用3-4课时来完成整册书的梳理工作,在每节课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将成果归纳成题单,形成电子稿,印发给学生,学生要做到这3到4份题单每天都要能够过目,熟读,背诵。以前我们的做法多数是老师自己总结梳理知识点,却缺少了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而我们的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更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加深了印象,这种新形式对学生来说很新颖,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又最大化地发挥了组内合作和组长的功能,在组长的调控下,能够确保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

第二阶段:反复操练,形成能力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亲身经历了全册书的知识点梳理,基本形成了结构,但是,语言能力的形成远远不仅于此。我们更加希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逐渐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了解英文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第二阶段:反复操练、形成能力。如何让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怎样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你呢?语境中呈现、反复多次见面、感悟学习策略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因此在本阶段练习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纵横联系,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的基本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呈现方式:
1.基本练习型
        课堂上注重篇章的复现和语境下的应用,给学生提供多种基础的检测题型,以书本的内容为主,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说的能力和答题的能力得到同步的锻炼。同时关注学困生和尖子生的不同需要,尽可能的展开分层教学。本阶段是基础知识的过关阶段。
2.对比练习型
        许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所暴露问题一练再练的环节,实际上,学生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掌握解题的要领,下一次很可能重犯旧错,因此在基本练习型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出易错题,再进行矫正性练习,并在此基础上稍有提高,或者变换语境,或者是改头换面,或者是真题回放,或者是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设题。总之学生需要反复操练,以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3.综合练习型
        教师将易错点综合化,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可以自主地寻找相关的练习,一起在课堂中交流、互补。丰富学生的语境,接触更多的语篇。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做综合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有心人,记录下学生易错的问题、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并善于及时跟踪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种及时积累、自主练习的好习惯也正是我们教师期待学生拥有的。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目标激励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当我们经过了两轮的复习,进入到第三阶段时,正是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时期,那在本阶段伊始,需要学生对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即希望通过模拟考试拿到多少分,给自己定一个标准,老师需要在这个时候把关,帮学生确定一个符合他能力范畴的分数,在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学生达到了他们设定的目标,老师就可以给予表扬,以此给孩子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的操作过程能够做到不只是表扬,鼓励好孩子,而是全班范围内的表彰,让后进的学生感觉到英语成绩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其实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自己前面的那个小目标,老师也要放平心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
         总之,我们的复习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在通览教材、系统性学习,而不是在等待老师的灌输、考试。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整理、归纳、类比、综合的全过程,调整课堂结构程序,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尽力增大课堂容量。学生在自愿参与、积极争取的心态下,他们的复习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