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佩旒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五十六中学,河南 平顶山467000)
摘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学生良好行为和品质的养成。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能力意义,提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字: 小学 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依据新课改的培养理念,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树立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班级为单位来培养学生,在班级举行丰富的活动时,更是培养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办法。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性
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并不仅是为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而是借助班级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全独立自主的品性。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有助于学生获得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科学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自觉维护班级形象。即使个别学生出现不自觉、不自律的行为,也会迫于集体的压力加以改正。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的班干部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拥戴,也是绝佳的学生榜样,能够激励其他同学竞相模仿和学习。通过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和谐良好的班级氛围更能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各种班级集体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管理理念,提升教师管理素养
教师的自身管理素养和专业素养对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科学的、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理念和教育理念,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管理素养,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经常开展班会、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集体活动,根据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和帮助,提升学生对班集体管理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会班级日常管理,提升自己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实现自我管理。
(三)创设民主氛围,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需要构建和谐、民主的班集体核心力量,即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改变班干部的任命方式,从由班主任选任转变为学生自主推举班干部,改变班级“一言堂”的现状,树立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并在日常管理中针对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信心和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和自我管理评价体系
创建科学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自主意识实现、自主管理能力的基础。构建完善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实现班级良好氛围的保障。根据班级成员的实际情况和成员的个性特点,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合理需求,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职”, 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新型多元评价体系和过程性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的积极作用,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过程进行多元性评价考量,并且能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创建和谐的民主氛围,建立科学的班级自主管理和评价机制,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和教学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林林. 新形势下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13+218.
[2]李生海. 探析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学生主体管理模式[J]. 新课程(中),2019(06):210-211.
[3]易敏华. 构建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践探索[J]. 新课程(小学),2019(10):214-215.
[4]齐秀婷. 班级自主管理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