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震
广东省雷州市沈塘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雷州市 524200
摘要:素质教育时代倡导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小学正是学生学习起步的重要阶段,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致使学习成绩下滑厉害,成为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学困生”。小学阶段中班主任要做好学困生转优工作,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习动机、发现学生优点、组建帮扶小组、实行激励措施、教导学习方法等策略,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困生转优;转化策略
引言:
目前学困生转优工作是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的重难点,学困生也是困扰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由于社会、家庭、教师和学生自身的问题,部分学生未明确学习对自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学习上态度不端正、学习不积极进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如何转变学困生现状实现学困生转优是小学班主任赖以解决的难题。笔者作为小学班主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策略,旨在助力学困生转变为学优生。
一、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和生理发育等偏离常规的亟需针对性矫正、教育的学生[1]。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小学班主任理应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找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此针对性补救和矫正,助力学困生的转优与提升。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端正导致的成绩落后。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无关事物诱惑,在上课时存在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抄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2];二是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运用不当,并未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错题整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在正式上课时容易跟不上进度,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三是部分小学生可能因生理病理原因,智力低于常人而无法跟上正常授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可能因突发事件的影响出现成绩退后、落后等问题,如学生突发疾病、父母离异生病、家人去世等可能导致学生存在心理偏差,进而思想三观出现问题,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小学班主任学困生转优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小学阶段学困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等多种问题,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力量和念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3]。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小学班主任明确学生学习落后的源头,从原因入手针对性地开展策略。
如笔者追溯源头将班级学困生划分为三组:一是自制力较差、学习约束不足的学困生,笔者构建小组以组内约束、德育银行激励、家长监督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觉得学习无趣无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笔者以半日社会实践、家校共育、家长零花钱约束、班会指导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三是因生理、心理、家庭原因等导致的学困生,笔者以谈心沟通、鼓励勉励、家校共育、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助力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性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困生的转优。
(二)发现学生闪光优点
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心理会出现“自卑、心虚、破罐子破摔”等负面心理问题,抓住学困生渴望“与众不同、夸赞荣誉、得到关注度”的心理,有助于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霍桑效应”中提到“学生受到关注时易诱发成就感”,小学班主任即可通过诱发学生的成就感来不断激励学生自我进步。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优点并实行“闪光”制度即给予了学生获取成就感的机会,提高学困生的关注度,促使学生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正面、积极的“与众不同”。
如笔者可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向制定了“劳动之星”、“自习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同时在班级内开辟一块“星光大道”的宣传栏,每周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素养、学习态度、卫生情况等,综合评定后确定“闪光之星”的人选,并在班级内公平公正公开地展示出来。经过多方评定,班级的多个荣誉会不定期地分发给班级的学困生,并在自习课、班会课上公开表扬、鼓励。一段时间后得到“闪光之星”的学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上发生极大转变,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优秀。
(三)实行班级激励措施
小学阶段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想法,此阶段部分学困生可能还会出现隐晦的“逆反”心理,不加以约束易使学困生走上违反班规班纪、厌恶学习的不良道路。借助激励措施来构建“班级学习银行”,每月给学生制定学习分数底线,并制定学习积分获得制度,以最终的学习积分兑换“礼品”来诱惑学生,有助于学困生在长时间中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助力学困生的转化与提升。
如小学班主任可打印表格来制定“周期学习积分表”,以流动小组长的形式确定好每天的积分记录小组长,并制定积分获取制度。如:每周学习积分不少于7分;连续三天按时上交作业得1积分;考试班级前十或进步15分得1积分;单科考试排名前三获得2积分;认真帮扶其他学生3次得2积分……学生完成每周学习积分任务后,超出的学习积分即可作为累积积分留存在班级学习银行,并可在月末、学期末加以兑换礼品,在诱惑和激励下推动班级学困生不断前进。
(四)组建学习帮扶小组
学困生的转优仅依靠班主任的力量过于渺小,且班主任时间精力不足,借助于班级学习帮扶小组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拉近学困生和班级其他学生的距离,增进友情。班级学习帮扶小组人数以4-5人为优,每个帮扶小组中含有1名学困生、2-3名中等生、1-2名优等生,同时班主任还可对每个学习帮扶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和转化目标,如某小组的学困生此次平均成绩40分,那么在一个周期的帮扶中该小组要带领学生平均成绩提升10-15分,实现目标后班主任可加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使班级学习帮扶小组内部形成不断进取、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五)教导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班主任可教导学生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以此有助于学生爱学习、乐学习,促使学生学得更为轻松,学习效果更佳,进而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实现学困生转优的目的。学困生的情况不一,所以小学班主任也需针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来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认真作业、复习巩固、课外积累、错题管理、检测提升等多种,此种方法皆可教授给学困生。除此之外笔者结合班级部分思维较为跳跃、性格内向、探究欲望较强的学困生,提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一是重点学习法。适用于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引导该类学生抓住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在反复理解记忆重难点知识中提升学习效果。二是问题学习法。此类方法适合探究欲望较强但是注意力较为分散的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学习能使该类学生集中注意、明确学习目的,使知识更有指向性、针对性,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自问自答的验效法。此类方法适合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这类学生克服不了性格无法与同学、老师沟通询问,即可采用自问自答,自己出题、自己完成,并可将试卷、习题转交给教师,以此检验自己的学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困生的转优需要班主任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追溯源头、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借助激发学习动机、挖掘闪光优点、实行激励措施、组织帮扶小组、教导学习方法等策略,来助力学困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转变,实现学困生转为学优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璐. 尊重沟通期待——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体悟[J]. 新课程导学,2020(11):13.
[2]南晓丽. 小学班级内学困生转化"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 ——"立志""图治""启智"[J]. 考试周刊,2020(12):22-23.
[3]白方玲. 帮扶之路,幸而有你——小学班主任如何帮扶学困生[J]. 中外交流,2020,27(19):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