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南 王禄宪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原生态短视频在概念界定上也可以称为“土味视频”。随着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群体通过短视频来展示或表达自己。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土味视频”带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创作主题多元,画面简陋,情节狗血,动作夸张等都是“土味视频”的风格,在一定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土味视频”在满足视频创作者的传播心理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传播心理。
关键词:原生态短视频;传播心理
引言
原生态短视频是一种随着网络兴起的亚文化,传播方式为短视频,传播内容以情景剧或魔性表演为基础,传播平台从短视频 app 跨越到社交媒体,受众由特定的群体慢慢扩散到大众当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广义上来讲,只要是带有“土气”内容的视频都可以叫“土味视频”,也就是原生态短视频,包括网络直播、影视剧、广告等形式。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对原生态短视频的传播心理进行了调查与探究。
一、原生态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1.传播面广,影响力大
大数据时代,依托强大的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土味视频”的传播渠道众多,以快手、抖音、微博为代表,作为“土味视频”的集合地,在庞大的app用户群体支撑下,原生态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在调查中,短视频app的用户群体中观看原生态短视频的用户率达75%,近半数用户认为“土味视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其传播面广,影响力大。
2.内容丰富,主题集中
在网络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创作者和接收者,在用户庞大的基础上,短视频的创作者会成正比增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由创作者,也是其内容丰富的先决条件。在调查中,73%的用户更喜好观看日常生活记录类短视频,50%的用户偏好剧情类原生态短视频,32%的用户热衷于自然风光展示类视频,由此可见,原生态短视频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见其内容之丰富;其主题集中特点更是显而易见,以抖音为例,视频附带话题非常集中,“土味视频”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短时间内会有大量视频集中在同一话题中。
3.叙事简单,特写突出
“土味视频”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对日常生产生活片段的简单纪录,无专业的拍摄技巧,精细的后期制作,叙事也较为简单。此外,“土味视频”当中有较为丰富的特写镜头,以此来突出对视频中人物、乡村景观、动物以及农作物的细节描绘。
二、原生态短视频的传播心理
1.视频创作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乡信息技术鸿沟逐渐缩小,城乡居民在公共空间的话语表达权利正逐渐趋向平等,“土味文化”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城市边缘青年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展现和追求。
短视频时代“土味”内容的最初制作者和参与者,大多是生活在小城市、乡镇农村的边缘青年,在传统主流社会的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失语的状态,急切渴望自我意识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认可,随着短视频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发达的大城市也产生了大批原生态短视频创作者,依然以社会最基层的人群为主。原生态短视频创作中,其核心内容都是“自我”,自我的生活内容、工作场景、自我价值的情景式表达。
2.视频受众
2.1满足好奇的猎奇心理
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主流文化长期占据人们的视线,在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app出现之初,视频创作者发布的大多是关于“美”的事物,歌声灵动、舞姿优美、容颜动人,主流审美形态下的精致文化属性视频充斥着短视频平台,而原生态短视频这种“土味”十足的视频形式出现后,人们已经趋于麻木的审美注意力会被瞬间集中起来,被这种与“美”相违背的视频内容所吸引,原生态短视频反向触及人们心理,使得受众在“土味视频”的传播中有了意义共通的空间,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鲜感的需求与猎奇的心理,同时,原生态短视频带有喜剧元素的创作方式与内容,又为受众带来了短暂的愉悦感,成为受众生活的一种调剂品。
2.2自我价值的认同心理
原生态短视频以小城市、农村和乡镇为传播主阵地,直白地展现生活场景,文字简洁温和,画面不加过多修饰,原生态的展现方式,使得短视频内容更具平民化特征,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成长经历与日常生活,由“土味视频”组成的连续剧的内容多以普通年轻人的生活为主,剧情老套甚至狗血,人物角色单薄,偏好最后以一句话总结视频所传达的情感与观点,这种不需要深思熟虑的简单粗暴的剧情与内容,对受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普通受众能够在这种简单直接的短视频内容中找到与自身契合的价值观点与自我表达,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形式表达出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表达恰恰是普通受众认同感需求的展现。
2.3满足空间距离的求新心理
原生态短视频在网络空间中展现的不同地域,不同风情的内容会对受众产生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形成强烈的反差感,使其产生空间差异上的新鲜感需求。例如,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视频里,受众可以看到各种中国传统元素,例如在视频《一粒黄豆到一滴酱油 绝味传统手工酿造酱油》中,李子柒所用到的食材都来源于野外采摘或种植,黄豆的播种、生长、收获和存储的全过程都展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满足了受众追求新鲜感的需求。
三、结语
原生态短视频使得作为社会主要群体的普通受众能够在传播过程中满足猎奇心理与求新心理,获得自我价值表达的认同。然而在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发展进入了3.0时代,在网络飞速更迭的洪流中,原生态短视频不免出现创意缺乏、重复性高、内容低俗化、媚俗化等问题,其未来发展面临挑战,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指引,严格遵循国家相关部门和媒体平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低俗内容,加强创新,努力寻找技术和商业化与公众利益的平衡点,推进原生态短视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景.“土味文化”传播心理分析[J].传媒论坛,2019,2(16):110-111.
[2]郭雨薇.土味短视频文化解读——以“脚艺人”短视频为例[J].新闻传播,2021(02):52-53.
[3]张嘉珂.土味视频的视觉转向及消费逻辑[J].声屏世界,2020(12):89-91.
[4]赵毅彬. 快手“土味视频”生产主体与粉丝间的互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