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
湖北省随县炎帝学校 441304
【摘要】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这说明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义务教育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开展的各种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存在个体认知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关键词】犯错 错误 创新
一、有的放失,允许学生犯错。
囿干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必然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会面临诸多困难,产生错误、经历错误并尝试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
既然错误不可避免,教师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善待学生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善待学生的错误。睦下有不少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耿耿于怀,不能容妨。学生犯错误了,老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当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善于抑制有害无益的冲动,保持镇静、和蔼,关键时刻学生常常会被老师持有的平静、安详的情绪所感染。
二、延迟表态,给学生反思的机会。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而要增长这“一智”,就必须认识到错误,并能纠正错误。人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
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很多时候教师是可以进行快速地评判的,但是在恰当的时候延迟评判,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收到更多的精彩。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语文教学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是每个语文教师经遇到过的问题。在教学纠正学生书写汉字“戍边”的“戍”时,同学们总是将“戍”中间的点忘记写或者写成横。面对学生的错误,我没有及时表态,只是将 “戊”“戌”“戍”三个形近字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们看见老师的板书后,觉得这三个字简直是孪生兄妹样似的,个个面面相觑,淘气的孩子还做出鬼脸。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于是找了一个急欲表达的学生起来帮我们区别这三个形近字的异同。
生1:这三个字外面都相同。
生2:这三个字外面都相同,就是里面不同。
生3:这三个字外面都相同,就是里面不同。第一个字里面是空的,第二个字里面是一横,第三个字里面是一点。最后我引导学生编了一句“横戌点戍戊中空”的歌诀。后来同学们当儿歌念起来了。
延迟表态,给了学生自觉反思的机会、积极的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机会,从学习的角度讲意义重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习错误,并及时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捕捉冲突,让探究殊途同归。
教学中,冲突总是稍纵即逝的,老师要抓住时机,捕捉冲突。下面是一节关于“7的乘法口诀”的公开课的案例:
师:白雪公主为每个小矮人准备了7个球,投中1个得7分,猜猜这些小矮人可能会得多少分呢?
同学们猜出了:7,49,21,35,47。
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7的乘法口诀的同学猜出47是很正常的。既然是猜,就有可能出错。猜得对的老师也不说对,猜得错的老师也不说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有的学生课前预习过,有的学生背过乘法口诀,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验证自己结果的方法。因为之前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很有经验,有和画表格,有的用加法算式,有的画图。同学们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验证自己的结果,经历了一个验证乘法口诀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探究中的各种想法,并通过主动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自发的从偏离的路线回到发现正确结论的轨道上来,让学生的探究殊途同归。
四、 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创新思维是指一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利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学生发生学习错误时,做老师的如果大喝一声:“这堂课你听的什么?你看人家学得多好!订正!”那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反之,如能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则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倡导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呼唤真实的交流与互动。只有真实的交流才会还给学生出错的权利和机会。而在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学习才会真正的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要直面学生可能的差错,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