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南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魁园小学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朗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掌握字形、字音,而不能读懂文章深层次含义。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朗读教学,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朗读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其中朗读教学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在实施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准确的掌握文中的重点内涵,需要老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兴趣是最重要的。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激情,就不会把朗读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很多学生,认为朗读是读给老师的,早读的过程中,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根本没有效果。因此,兴趣是高效朗读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的强,他们都想知道为什么。要调动学生兴趣,就要打开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朗读《春晓》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想象孟浩然大诗人是怎么描写的春晓的,学生们在老带动之下,好奇之心如同泉水涌上来。这样,学生就会非常自然的进行朗读。在学生的朗读中,孟浩然的春晓就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出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学生的朗读把春天的意境读了出来,春天在学生的口中读了出来,是一种情不自禁。学生读一遍,觉得非常感兴趣,接着又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春充满了向往,对春充满了憧憬,对春充满了展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朗读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如同洪水一般,滔滔不绝。在浓厚的兴趣之下,学生真正懂得了朗读的意义,对朗读有了重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朗读的世界,让朗读带给学生快乐和激情。
二、增加朗读学习时间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要认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语感、语音、语调对于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所以朗读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在教学体制、教学理念上的改革也要从教师的方面开始进行,因為教师才是课堂学习运用的第一责任人。可以开展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进行思想的转变。其次,学校要用于创新,切实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课堂进行深入的改革,从而真正的服务于现代化素质教育。在整体的教学环境中,先走一步进行转变,才能让教师、学生进行转变。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分配过程之中时间分配要合理化,将朗读的内容和质量都进行提升。增大朗读部分在课堂中的比重,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时间上的安排。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文章的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升华。
三、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朗读
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个性化朗读。对于每个学学来说,他们的朗读方式各有不同,在朗读的时候,总喜欢用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因为每个学生朗读的时候,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缺陷,把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弥补,就可以相互学习。有的学生朗读非常有感情,有的学生朗读声音洪亮,有的学生朗读特别注重轻重缓急,有的学生朗读时注重思考。这样,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特点就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学生之间就彼此学习,就相互借鉴,学生的优点就无限扩大。
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可以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进行朗读。每个小组都进行朗读,小组在朗读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指出彼此的缺点,这样,学生朗读就会取得很大进步。在朗读中有的学生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声音非常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可以指出来,帮助他改进。通过小组朗读,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缺点指出来,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快的成长。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朗读虽然是自主朗读,学生在小组中的个性也无法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但是通过互相影响学生的个性就能在朗读中运用的更加明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感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群体由整体分为个体,每人扮演一角色,分细了目标与任务,学生能更好地发挥情感,体会也更深了。
四、创新朗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所谓朗读教学设计,无非几种,教师、音频范读、学生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学生的朗读教学设计其实也完全可以在传统朗读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例如将学生指名读改为小组合作读,由小组内部自行决定哪一部分可以领读,哪一部分需要合作读,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分角色朗读其实也可以进行创新。例如利用最近几年流行的软件小咖秀、配音秀等把枯燥的文字生动化,调动起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中,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以及动作描写,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小视频,打好字幕,学生根据字幕来分角色朗读配音,配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表达的情感,如楚王开始的洋洋得意和后来的不知所措或是晏子的波澜不惊等。学生在朗读中要想让视频中的人惟妙惟肖,就必须要思考如何读能更符合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并注入一定的情感,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把握,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朗读教学,因为构建有效的语文朗读课堂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朗读不仅只是关系到语文学科,对于其他各科的学习和提高也很有帮助。所以说,学生必须培养、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知晓课文及其他朗读材料的意义,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艳.浅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N].山西青年报,2019-01-05(004).
[2]于泽林,汪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