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雯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530031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职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体会文章,不能得到足够的阅读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较为缓慢,这样往往会影响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应用新型翻转课堂模式来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领略民族自信的内涵,以此唤起学生灵魂深处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持续发光。以下本文对中职学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渗透中华文化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自信;翻转课堂;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模式构建
文化自信可以增加一个民族的底气和骨气,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要通过深挖教材知识并搜集相关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带领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唤起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高的语文分数比例,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并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展开探索与尝试,对此进行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信息化趋势的社会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网络上的教学平台,使用丰富的教学视频和素材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采用合作和互动等交流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探究。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级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还有个别名就是颠倒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外的教学时间进行重新定位,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且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将不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是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来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支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频繁更密切,这样可以形成良好、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节奏和方式等,教师通过讲解与协作的方式,满足每个学生对学习不同的真正需求,这样课堂的舞台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和探究的科研基地。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是历史智慧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来源。现如今,社会不但需要技能强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思想品质好且爱国敬业的高素质人才。现阶段的大多数中职语文教育,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大致带过,只进行了表面的渗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阶段是学生最重要三观的形成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且对学生将来有深远影响。从文化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出发,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历史,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国家的长久发展,最终为实现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文化自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进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的策略
在职业学校语文阅读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材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古诗词、书法、民俗等,所以要深挖语文教材,以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4]。
(一)课前阶段:教师深挖教材,学生认真预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重心移向课前,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以,课前学习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在课前阶段,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准备好和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素材,再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和欣赏中化传统文化,最后再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对知识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流程。例如,在讲解《登高》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在课前阶段要吃透教材,如收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的赏析、意象分析等制作教学短视频,并且加上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思考诗歌的表达方式与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观看教学短视频,对这首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这首诗词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有初步认识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并且在云平台上提出来[5]。这样,语文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汇总的学习结果合理的调整教学方案,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课中阶段:探究教材重点难点,充分消化吸收
虽然翻转课堂的重心是课前预习,因为打下好的基础接下来的教学才有效果,其实课中阶段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先检测本节课内容中的陈述性知识,然后解决思考性知识,最后再讨论新生成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教学流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指导作用。例如,在讲解古诗词《登高》时,语文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阐述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不清楚的点。比如,一些学生认为这首诗描写的萧瑟秋景和凄惨遭遇,所以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思想。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首古诗词,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思考作者生平的事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诗词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整合和分析,学生会更加理解这首古诗词,认识这首诗的叙事和写景表达的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伤时的情怀[6]。
(三)课后阶段:复盘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完善
课后的复盘总结是翻转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首先,语文教师要对自身进行总结反思,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等,以此为基础,合理修改教学短视频和教案。这样可以让语文教师在往后的教学中更加熟练地制作教学短视频,使用更加合理地教学方法,也对阅读材料更加理解,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群与学生课后交流,将修改后更好的教学短视频传到群资料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或复习,同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课堂的看法和个人收获或者提出新问题。最后,语文教师要及时汇总学生的问题和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如此让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结语:言而总之,以多媒体为媒介的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有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中职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价值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穿插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到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210.
[2]陈然然.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青年,2021(2):28-29.
[3]王学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拓展路径研究[J].才智,2020(7):49.
[4]张积福.文化自信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14):234.
[5]陈江英.大学语文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开拓与培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5):39-42.
[6]何洪义.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基于文化自信视角[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