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李延兵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
       李延兵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成功构建阅读高效课堂,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激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阅读教学。此外,教师还应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构建阅读高效课堂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多数教师习惯于在阅读教学之时占据绝对主导权,课堂教学模式也趋于固化,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分段讲解这一教学流程,在整个流程当中小学生始终处在较为被动的地位,其学习主体性很难得到发挥。其次,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主动性较差。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之下,多数小学生都习惯于将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学习地位,通常教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很少主动去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好。比如,部分小学生从不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或者是课后复习,除非教师给安排了相应的预习或复习任务,还有一些小学生,教师即使给留了预习或复习任务,但是只要没有需要写或检查的内容,就会置之不理。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消化和理解相关语文知识的速度必然较低,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1]。
2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方法
       2.1以学生为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确保自己制定的阅读学习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中重点叙述了三个奇石的样貌,分别为“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课外查阅,找到三个石头的资料,并且把图片打印出来。在课堂中,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在下面写下“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探究回答每个奇石的样貌特点,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特点。用图片做引,学生就会好奇课文中描述了什么;以奇石特点为问题,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课堂,从而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2.2分层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技巧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阅读教学,让学生层次性,系统性的渐进深入学习,教师围绕学生主体推行分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例如在“草原”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内容,建立整体感知,并提出问题,分析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基本的语言概括,并对段落进行分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思考。随后细读文本内容,对段落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品读写作手法在段落中的语言表达应用。

最后精读文本内容,提炼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通过分层阅读的模式,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主题思想的逐层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方法[2]。
       2.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相结合的实施
       现代化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会读,更要会写,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表达,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文章自然就能更好的写出来了,语文的综合能力也自然就提升起来了。具体教学案例:例如,在阅读《守株待兔》时,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已经知道了一个人要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努力,不可以不劳而获,教师就可以开展《守株待兔》故事结果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有的学生认为,后来这个人在邻居的劝说下一改自己的懒惰行为,辛勤劳动;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人因为天天守在大树旁等兔子来撞树,兔子没等到,他被饿死了。大家的想法不同,课堂上也趣味多彩,学生也在活动中更加投入地阅读[3]。
       2.4丰富阅读教学活动
       给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语文教师若想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创新教学手段,丰富阅读活动形式角度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从那与积极性,提升阅读质量。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在班级内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开展主题阅读会,教师指定固定的书籍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后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等;定期展开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针对统一题目进行演讲,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5利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同样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依据自身理解列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让小学生自创,也可由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模板,小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来使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既能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能保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对小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教学,为高效课堂构建提供保障。以《田忌赛马》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文章框架,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列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段落,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对该篇课文将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文章架构、故事发展脉络等都比较熟悉,这样教师再进行阅读教学之时,小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教师讲授的相关内容,教学效率自然随之提升[4]。
       2.6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系统
       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指导过程之中,首先树立一个合理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教学的评价系统和奖惩机制,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课堂良好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课堂的教学也会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向一个良好的发展。针对于语文的阅读课程,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他们的奖惩评价机制,引导他们进行良性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阅读引导。
结束语
       结束语: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和开展阅读活动的形式来展开阅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姗.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20,(12):34.
[2]敬文武.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研究[J].课外语文(下),2020,(2):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