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华
山酉省晋城市沁水县定都小学 山酉省 晋城市 048200
摘要:为保证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应用有效方法进行授课。分层式教学方法因此出现,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经实践发现,教师借助分层教学方法,科学地制定、规划语文授课目标、授课内容,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小学生均能得到优质教育。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因此大幅提升,且开始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前言:素质教育思想较为重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感受。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进行授课。同时,合理借助分层教学方法辅助授课,以保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细致调查班级学生语文基础情况,并基于这些有效信息,合理开展分层式语文授课活动。现如今,上述教育工作已然有效落实,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显著提升。且开始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一、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制定语文授课目标
为帮助小学生找出语文学习方向,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基于现实情况,合理制定语文课程的授课目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借助分层教学法,制定语文授课目标。分层教学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基础、性格的小学生,进行授课。对于本身基础较好,乐于思索的小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要求,积极开展延伸类授课活动。至于本身语文基础水平较差,难以跟上课堂节奏的小学生,教师则应该适当放宽要求。对于这部分小学生,教师应该确保其能够掌握基础内容,以保证其语文学习质量。
二、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授课活动
在语文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合理借助情境式、分层式等教学方法辅助授课。并基于当堂语文课程教学需要,给班级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保证上述语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展开授课。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将班级学生隐形地分成三类。随后,分别布置学习任务。语文课程涉及基础知识、延伸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对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于语文基础水平尚可的小学生,教师应该确保相关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去阅读、写作。至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这部分小学生,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这部分小学生应以扩展训练为主,以充分锻炼其综合能力、学科素养。在授课结束后,教师也应该参考上述教学要求,给班级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这一行为,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其语文课程的有效学习十分有利。
三、借助分层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质评价
为检验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教师通常会在授课结束后,带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为保证该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展开工作。评价期间,教师可以将小组、或每个小学生作为个体,分别进行评价。像是课堂表现情况、随堂测试成绩等,均应该被列入评价范围。小学生自我评价,在评价环节中反思自身行为,符合当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剖析,对自身认知更加清晰。而互相评价能够帮助小学生找出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语文学习方式。在上述评价教育工作结束后,教师还应该进行总结性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分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评价,以保证该评价环节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观潮》这一课授课结束后,可以针对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情况、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期间,教师应该鼓励班级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剖析。随后,教师应该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分别对班级学生进行评价。《观潮》这一课,详细描写潮起潮落的壮阔景色。教师在授课时,多数会基于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在评价时,也可以参考提问环节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基础较差的小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并将小学生在回答钱塘观景色时的表现情况,一一列举。这一行为,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使其乐于参与未来的语文学习活动。相对的,在给语文基础尚可或较好的小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提高评价标准,还应该给出指导性建议。小学生参考教师建议,能够改善自身学习方式,其语文学习效率也将因此大幅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借助分层教学方法的内在优势,合理制定语文授课目标,并借此展开语文教育、课后评价等教学工作,能够使其语文授课水平大幅提升。在这一条件下,不管是语文基础水平一般,还是语文基础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均能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小学生在这一优质环境下学习语文,能够基于自身兴趣参与学习。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语文课程知识。为保证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质量,授课教师应该对其应用方式进行细致研究。同时,合理优化自身语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保证当代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艺.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06(S4):184.
[2]唐章强.调整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尝试[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