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李鹏
[导读] 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而小学教育则更是重中之重。
        李鹏
        山东省青岛安国路小学266041
        摘要: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而小学教育则更是重中之重。小学教育的成败往往和一个人未来长期身心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备受家长们的关注。在当下我国小学教育发展浪潮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环境因素的推进而不断革新,教师的教学策略更是推陈出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深入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惯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与语文学科的知识特性有效融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着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此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夯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观能动性;理论与实践
        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推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发展,已完善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为了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教师不断在尝试与创新中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跟上学科教育革新的脚步。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义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生涯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成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状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必须在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框架之下,落实到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步骤,把握细节,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与突破。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自古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育为基础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步骤为预习——温习——复习。首先教师交代学生们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语文课文进行预习,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粗略的了解;接着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由老师主导课堂进度与学习思路,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教师在课堂上所说,同时对教师板书进行摘抄做笔记;在语文课堂结束时,教师给学生们留下课后习题以便学生们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语文知识;最后教师通常会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们的课堂听讲程度、笔记复习程度以及知识吸收程度。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注重的是在四十分钟的课程中,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输出与输入,其综合教学成果则或多或少的被忽视掉。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有效的呈现出学生们知识的输入效果,不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当下人才需求。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2.1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维,践行新式课堂
        基于教育历史的验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育思维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人才培养机制。

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新式课堂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不仅仅是学生们听清楚、听明白教师所讲,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降低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将教师摆在一个辅助位置,负责辅助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避免课堂内容偏离核心主题等。例如新式课堂中,在学习《神笔马良》一文时,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通读课文,然后教学生们读写文中字、词、句,而是由学生们自己掌握课堂,可以分小组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享“如果自己拥有一支神笔,会画出什么”的想法,适当触发学生绘画技能,达到天马行空的课堂氛围与畅游知识的课堂理论相结合。
2.2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点,于实践中吸取知识
        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是学生们全面发展,全方位的教育培养,践行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更应该关注在提升学生们个人文学素养之上,以便学生们在课堂之外还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知识,升华自身文学内涵。小学生通常是好动活泼的,对外在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对什么新奇事物都感兴趣,因此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进行放大是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教师在教学《诗中的“秋”》一文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们领悟文章内容,了解本篇文章是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秋天读诗,风吹竹叶,萤火虫在纱窗外飞舞,着实富有诗意。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下带着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亲自感受秋天的美,亲身感受文章的意境。
2.3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打造沉浸式课堂
        当下科技进步速度肉眼可见,互联网广泛普及、人工智能技术更迭换代,单纯板书已经成为过去,多媒体设备逐渐成为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必备辅助工具。利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集听觉、视觉、触觉一体化多感官刺激,在展现形式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例如教师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带着同学们感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意、“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仙境。同时还可以制作H5交互动画,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例如在学习《清平乐·茅屋低小》一词时,对词中场景经常图文转化,将这家五口人的各自神态用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感受词中的意境。
结束语: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断地促进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水平现已成为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依据。小学教育是学生义务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心。中国教育已经进入“素养时代”,核心素养与小学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共同促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还需要有更多教学模式和策略上的突破,方可在当下教育革新之际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应更重视对学生自身特点的把握,重视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来巩固理论知识,更好的创新与突破小学语文教育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田爱丽.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慕课学习+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0):106-112.
[2]张文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J].家长,2020(36):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