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邓满丽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而语文学科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邓满丽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梅田镇梅田小学,424211
        摘要: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而语文学科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当下语文教学存在重成绩轻能力、重书面轻说讲、重做题轻读书等现实问题。教师应树立生本教学理念,以优秀文本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切实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生本教学;高效语文课堂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在打造小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文化基础、审美趋向、兴趣爱好等,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1.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兴趣说来简单。表面上看,似乎每个老师都明白这一道理。可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却存在着许多困难。读者可以想象一下:学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在学校能学认字,以前要借助家长才能读的书,以后自己能读了;以前在街上、书上看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以后都将认识、理解。可以说,这一阶段学生是兴奋的,求知欲是旺盛的。然而,为何有的学生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笔者经过长期反思和实际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课上老师总是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由于回答不上此类问题,继而渐渐地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个问题值得广大教师深深地反思。严格说来,许多教师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整天针对教材提一些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没什么帮助的问题,如:某个字在这句话中起了什么作用?某一修辞方法在这句话中起了什么作用?小学生长年被这种无聊的问题所困扰,很难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其多读、多记、多听、多讲、多交流、多表达,这既是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现实需要,也与生活贴得紧,展现形式也较为直观,远比问那些无聊的阅读问题要好得多。仔细分析,有的老师之所以总问那些无聊的阅读问题,也是受应试教育模式所逼。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需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
2.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只是简单地学习字、词、句、章,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交流、讨论、思辨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课上应时时与学生互动,可就同一问题多次提问,听取不同学生的想法,借此摸清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唯有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才会对下一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授课效率才会提高。
        比如:在讲到《观潮》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吗?”学生如果说写得好,可以问其好在哪里;学生如果说写得不好,可以问其为什么不好。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并对正确合理的意见给予肯定。笔者以为,如果有学生在课上能够义正言辞地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好,并指出具体理由,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3.在讨论、思辨中调动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思维很活跃,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启发,而不是抑制。针对同一句话,同一个段落,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句、段的理解,说对了给以鼓励,说错了恰当纠正,唯有通过此类反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才会提高,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比如,在讲到《走月亮》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与美丽的月亮相关的画面呢?”,十一、二岁的孩子头脑中一定有许多同月亮相关的记忆,只要启发得当,这些学生一定能讲出许多同月亮有关的生活片段。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写作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个学生讲的片段最美、最富有诗意?学生如有不同意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不必将意见统一,而是允许其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学生既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也借此认识到个人对于生活、对于美的感觉不必非求一致不可。此类训练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增进师生感情,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4.做好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阅读素材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以课上内容为纲,适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广泛接触课外阅读素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开阔学生视野,也能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比如,在讲到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时候,由于教材上有关于猫、母鸡、白鹅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并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拿到课上来与同学分享。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既能广开言路,知识面得到拓宽,又能互学互鉴,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借以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只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定了,并且能够找出自己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根本原因,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多方施策,想尽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并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时分享阅读感受,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牛安生.探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9-180.?
[2]兰红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1):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