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庆
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237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几何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其主要包括:对于简单图形的理解、变换、位置、方向、周长、面积、体积和坐标的初步理解。因而,基于几何图形的这些属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几何直觉、平面设计和推理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些个人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和认识生活中,几何形状的特征、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的空间,有效地就几何形状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简单的几何形状,感受图形变化等现象,学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引导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几何形状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组织他们逐步理解简单的几何知识。而其也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空间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们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还要避免周长、面积等复杂的计算。
一、把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付诸实践
充分利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从熟悉的事物过渡到小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时,老师指着三角形的物体问:“这是什么形状”“你还见过类似的图形么”这时,同学们就会马上就会说出自己的三角板、脖子上戴着红领巾、房屋屋顶架等。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直观并且易于孩子们接受。例如,当老师介绍了圆的概念时,就可以问他们一些问题:“你们见过车轮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几何原有的形态,也可以观察到许多的几何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基础,然后,再将这些原型抽象到几何知识中去教学。
二、学习图形的特性
观察活动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可缺少的,也是让他们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的主要手段。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对图形的观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学生们观察的效果与教师提供图形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提供标准的几何图形,利用其“稳定性”,就能让他们初步了解其特性。提供一些变化较大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中,进一步掌握几何概念。当然,在这样的活动中,还要培养他们全面而认真的习惯,其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体验数学推理和论证的过程
不论是在小学几何教学中,还是在初中和高中,学生们仍然会把立方体和长方体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反复纠正仍然不能被改变。这并不是说错话那么简单。验证后就会发现,实际上学生们从平面几何过渡到它的立体形式,其实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为,他们之前学习到的平面图形,并没有明确的立体的概念,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因而,当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务必要按照点,线,面再到面积和体积,之后引导学生们了解多维数据,他们才能很好地区别开三维图和平面图,以便其能知道如何区分立方体、长方体。虽然,这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它却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体积与面积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字母的变化,而是本质上的彻底改变,让其更加透彻地清晰几何图形的分析脉络。
让学生参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真正地形成和巩固空间几何的概念。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丰富的图形和符号来参与探究的活动,并初步形成演绎论证的雏形。例如:在教学中“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时,可以采用此方法。在为减少计算变量过程中的误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它的三个内角可以放在一起,这时,孩子们突然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开始动手把这三个角剪下来,再把他们放在一起,自然就得到了数学上的结论。再如,在教授容积的概念时,老师先把两颗不同大小的石头放在两杯水中,让学生们观察其水位的变化。当石头被拿出来与水比较时,他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体积的概念。当然,在此实验的操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野外作业等实验活动,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利用多媒体来理解几何特征
在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几何图形的特征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帮助其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数据集的解释中,老师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立方体,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同的数据集,并通过多媒体三维空间的旋转功能,分别呈现出数据立方体的每个面,让学生们理解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只是面对的三个被挡住了,暂时看不到。此时,教师将借助多媒体几何去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眼、脑的密切配合,将动手操作内化为智力活动,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同时,这种教学也起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重要的学科,其有利于对于学生们空间观念的培养。因而,教师应精心设计几何的教学,用完整的课时,通过直观的语言等手段,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关注现实中的空间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识别方向、进行制作模型等学习活动,真正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概念、几何直觉、图形设计和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2]马锦芳.谈小学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特点[J].小学教学参考,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