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娟
玉龙中学 丽江市玉龙县 6741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而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知史以明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使其对过去和未来产生思考,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力不从心。对此,在初中阶段开展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历史教学
引言: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近代以及西方文明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埋头苦学、死记硬背,极易导致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自主的对历史学习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并掌握历史知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历史课堂只是教师的独舞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进行了解,在课下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导致学生坠入应试教育的怪圈,抹杀了历史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理解历史学习的真正含义。事实上,学习历史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思维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改变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1]。
(二)不尊重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尽管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所侧重,但由于这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面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忆点,只是对学生要求记,而不是懂,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历史科目作为文科类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同时,历史知识中不同的年代年份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独断地控制历史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模式时要尽可能避免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轻视。历史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场所,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应当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历史学习,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合作中理解历史知识,使历史知识富有生命力,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课外资源匮乏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历史课本,再加上教师对学生历史课外阅读培养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将历史学习渗透在生活中。事实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白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类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的集中学生在历史课堂的注意力。
二、高效课堂进入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认识学习历史的意义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往往看待问题过于片面、管中窥豹,同时又喜欢标新立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好奇心。而历史知识的内容是对过去发生的事进行整合总结,学生极易对历史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事实上,历史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以史明鉴的过程,教师在历史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使学生看待问题具有发展的眼光[2]。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过程只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进行自主的思考,更无谓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探索研究。高效课堂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监督者。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定情境,提问学生如果在座各位生活在清政府统治的年代,面对政府与列强签订《南京条约》有什么看法?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历史事件的了解,进行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所处年代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看待问题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将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
(三)在历史学习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不能只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通过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效课堂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式教学
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与学生即将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是通过互联网搜寻一些相关的视频,在课堂知识教学开展前向学生进行讲述或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其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在1919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赏影片《我的1919》,通过影片了解巴黎和会中列强的丑行,学生对一战后世界的局势有了更深入地了解[3]。
(二)对比式教学
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大的板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历史时期中外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别进行对比教学,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对当前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西方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同时期的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时期,经过对比思考,学生在此过程中将历史知识进行串联,并对后期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内容了解更加透彻。
结语: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架构,从而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问题拥有理性思考的解决态度。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合理运用高效课堂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革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立鹏.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22):141-142.
[2]郑瑞军.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157-158.
[3]袁军.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J].祖国,2016(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