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互联网+班级”管理新模式构建及优越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 周喜英
[导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社会
        周喜英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贯穿于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本文将对新时代如何构建高校“互联网+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及其优越性做出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管理;“互联网+班级”;优越性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民办院校管理育人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JP123)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高校的管理模式也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的教学管理目标与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互联网+班级”这样一种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便成了当前迫切需要的一种管理方式。构建“互联网+班级”的管理新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高校中,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以及通过其他的课外活动来实现的,借助教师的个人管理能力以及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能力等等来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虽然长期以来教师也在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但是传统的班级管理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例如如果教师有事通知学生往往是利用电话这种沟通媒介,不仅耗费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1]。其次,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不高,班级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虽然一些班级活动的形式丰富,但是并不一定发挥了其本身的意义,多数学生活动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不强,也没能在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其次,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极少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以教师和课堂为核心,在管理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缺少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探究从而得到锻炼的过程。
二、构建“互联网+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的高校管理大多数由教师和班干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和班干部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善班级管理中的这一局面[2]。首先,教师应当学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特征,学习并掌握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并将其熟练地运用于管理课堂的实践中去。教师作为管理班级的领军人物,要起到先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课堂管理模式,加强班级的基层建设。但是就高校管理模式的现状而言,班级的基层建设及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并且也不具备行之有效的管理渠道和管理平台。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追求新兴事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具备吸引力。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可以打造新兴、科学、高效地课堂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来。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也应该主动地去获取互联网知识,并且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当中[3]。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双向合作才能够打造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的班级管理模式,才能够不断地提高高校课堂的管理效率,进而保证高校课堂管理活动的质量。
三、如何构建“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
(一)构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参与活动的情况等等集中统一地录入到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去,形成学生个人化的电子档案。借助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思想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难或心理问题,并且及时地提供帮助或者予以疏导。除此之外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身心特点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以此来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点。
(二)创立学生管理平台模式
        现如今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教师和班级,而在“互联网+班级”这样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当中,应当创立一种全新的学生平台管理模式[4]。即依托互联网平台,设立学生管理班级用户,让学生直接通过参与班级活动来对班级进行管理。通过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对教师及班干部的管理权进行分流,同时也能对教师及班干部的管理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从而促进班级的管理模式朝着良性的局势发展。
(三)构建班级关系网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多的高校班级管理当中已经构建起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班级关系网络,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来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且为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加及时、迅速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的交流沟通也更为方便和便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地增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构建网上班级
        网上班级指的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来构建的一种新型班级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型技术,其本身就具有传播迅速、交流深入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去,其传播信息的速度是以往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往往无从进行选择,因此信息传播的速度就显得至关重要[5]。除此之外,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个人的原因无法过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但是在网上班级中,学生则可以打破这种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这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交流参与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构建网上虚拟论坛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都倾向于追求新兴事物,喜欢参与到网络虚拟论坛的交流和互动当中去。网络虚拟论坛最初由国外的BBS发展而来,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网络虚拟社交平台,这种网络平台可以把拥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网民聚集在一起,让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6]。这样一种网络虚拟论坛同样适用于高校班级管理的模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论坛中进行交流互动,并且一旦学生习惯于这种参与方式,便会拥有自身的一份责任感,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因此,这样一种“互联网+班级”的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六)进行网络个别化交流
    在网络平台,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活动,而且还可以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与范围[7]。并且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交流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交流的内容只有交流双方知道,能够极大地保证交流的私密性,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中来。
四、“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互联网技术随处可见,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其次,互联网平台具有便捷性,即学生通过使用互联网能够方便及时地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加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班级”这样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及时地获取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在我国高校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当中,班级管理往往只是由老师进行单一化的管理。现如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高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现在的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并且其习惯于运用网络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8]。班级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承载单位,不仅仅需要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需要在情感和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和疏导,因此“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就体现地及其明显。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生活及学习的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高校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在公开的场景下过多地表达自己。但是互联网平台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则是在一种较为独立和隐蔽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在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流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敞开心扉,表达自己。一方面能够减少当面交流时因为意见不合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摩擦和冲突,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交流时的拘束于尴尬,从而让学生更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9]。而且,网络空间的互动性能够充分将各方意见都集中于网络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特性,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积极健康的培养。
(二)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高校中学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构建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让学生理解当代青年学子应当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并且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防止学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方向,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三)有利于学生增强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学生要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运用互联网的模式来对班级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及时迅速地获取一些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本文主要对新时代如何构建“互联网+班级”的新型管理模式及其优越性做出了简要分析。先是简要介绍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及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分析了“互联网+班级”管理新模式的优势。然后,探讨了如何构建“互联网+班级”这样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接下来对“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进行了探析,将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
[1]曾彬.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 山西青年,2016(21):218,215.
[2]费葳葳,徐长亮. “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班级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8(4):109-112.
[3]吴萌,赵艳艳,隋春艳,等. 互联网媒介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影响初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0):170-171.
[4]刘春生. 浅论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发展趋势[J]. 才智,2014(34):17-17,19.
[5]王文奇. 新时代工科高校班级建设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7):66-67.
[6]彭日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 中文信息,2020(12):163.
[7]彭勇.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班级管理探讨[J]. 读书文摘,2016(25):23.
[8]邓楚云.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5):177-178.
[9]马骋. 探讨"互联网+"视域下提升高校教学的管理水平[J]. 文渊(小学版),20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