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陈斐
[导读] 在公司治理中,激励员工是管理人员常用的手段
        陈斐
        西安市航天中学   
        摘要:在公司治理中,激励员工是管理人员常用的手段,它不仅能够带动人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激励隶属于激励机制的一种类型,它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目前初中教师已经在课堂中运用教育激励的管理机制管理班级,同时运用这种管理方法所带来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教育激励理论的基本含义,重点剖析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涉及教育激励理论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师课堂效率,促进初中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推动初中课堂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育激励理论;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
        最新版的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目前我国初中课堂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设立专门的班级管理机制,进而无法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初中班级的活力。教师可以运用教育激励理论进行班级管理,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长期的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从而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激励理论的基本含义,以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为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涉及教育激励理论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师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教育激励理论的含义
        一般而言,激励是指一种高效提高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方式。而教育激励理论,就是将激励机制实施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创造力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教育激励法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引导、赞赏的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并且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充满希望[1]。
二、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教育问题,家长也不例外。学校是由多个班级以及管理体系构成,而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甚至直接决定着该班级学生的发展前途[2]。由于我国长期保持应试教育方式的习惯,导致在很多地方新课标改革的内容已经得到落实,但是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的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忽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态。

比如,教师往往会喜欢并且关注学科分数较高的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置之不理。这种不平衡对待导致了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长期缺乏自信心,同时降低了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热情,打压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增加,尤其在初中阶段。然而初中生不愿意跳出固有的思维圈去探究新的知识,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初中生的解决方式是放弃,而不是继续探究。通过对一些学校进行探访,发现在某些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的初中班级里,没有合适的学习氛围,这些班级或多或少地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缺少对学习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每个班级会出现大量无所事事、自甘堕落的学生。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当了引导人的角色,如果教师没有运用教育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学生会漫无目的的荒废学业,最终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3]。
四、教育激励理论的运用
        教师对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可以运用期望教育激励理论教育学生。每个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寄予他们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作用,学生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会更加努力而学习而不是继续无所事事,在老师的关注下,学生会对自己时刻充满信心。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期望是对学生的信任以及肯定。其次,可以运用关爱教育激励理论。大多数人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却很少有人过问。作为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他们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发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某次考试结束后,学生的成绩出现滑坡式下降,教师不应该一味批评学生,而是关爱学生,照顾到学生的心理,跟随学生一起找出近段时间的不足之处,并且适当地给予他们鼓励,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在日常相处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最后,运用榜样教育激励理论。在日常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该找到一个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这个人可以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发光点,让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的品格、三观、学习方法都值得学生作为榜样去模仿学习,通过这种激励方法让学生在追赶中得到进步。
结语:一个优秀的初中班级,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激励管理方法,是班级的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得到的结果。当老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教育激励法后,学生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信任,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创造性,学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让整个班级氛围得到了升华。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育激励理论管理班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华.激励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22:70-73.
[2]张译匀.激励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0:26-28.
[3]沙比拉·沙塔尔.教育激励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16: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