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秦茜茜
[导读]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秦茜茜
        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  251200
        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家输送健康、优质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意义重大。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面临高考的沉重压力,因此应该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本文主要分析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
引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需要增强自身的体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多科学习中。此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应的体育运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体育意识。
一、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及意义
        对于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一部分,其重要性和意义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主要是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在高中体育课堂上通过引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摒弃一些传统的体育课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先进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在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更能够在锻炼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是需要对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进行教学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为其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纵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诸多高中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落后,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高中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感受,同时没有关注到不同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采用一致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除此之外,有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责任心,在授课中不在乎学生是否可以完全接受相应的体育知识,而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完成。在此影响下,多数高中生认为体育课程毫无意义,在课堂上表现的十分不积极。
(二)体育器材维护状况不佳
        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器材的运用。但就教学实际而言,许多高中学校并不重视对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体育教学需要使用的必需器材。同时,因为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足,所以也并未选拔优秀的师资人员,在师资力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不足,这对体育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因为现实原因的影响,部分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只能使用老旧、损耗的器材,教学效果堪忧。
(三)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完成较差
        从高中内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可以看出,尽管存在一系列相对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体育课的学生选择知识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条件。但是,在进行和安排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许多高中不允许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任意性,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上课时间安排和教科书的内容。这也导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导致缺乏安排的规则。当然,教师只能做出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有效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这种教学态度和教学实践的效果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会引起未来内部高中体育课程的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三、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一)开展趣味性田径运动训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合理规划体育课堂的田径运动教学内容,既要保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师可利用“游戏+竞赛”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田径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其魅力所在,在竞争中学习,从而树立友谊、公正、公平的观念。例如,在教学高中田径体育运动的一系列项目时,教师可仿照铁人三项的运动模式带领学生进行训练,但前提是包含的内容要多一些,难度系数要小一些。教师也可利用学校这一大环境,以本校的操场为起点,设置一个50米的短跑练习,接着是铅球的训练,然后是100米的跨栏跑,即利用全校这个大环境开展马拉松的长跑比赛,或撑竿跳高、三级跳远等体育活动,这种创新的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播放激昂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而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显有成效的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加以革新,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改善体育课堂氛围,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有趣。同时,高中体育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知识之外,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学过程,也应该发扬创新意识,营造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比赛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爱玩好动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比起天天坐在教室里学习,体育课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们的多样化生活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学生们的赞赏,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所以,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刺激学生们的兴趣。在高中体育的课程中,老师们经常会对某一项目重复训练,这使得学生们感觉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能适当加上比赛的因素,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体育比赛,这就能大大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达到更好的课上效果。例如,足球运动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活动,具有集体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由于足球的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所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在足球的准备阶段,老师可以通过以下竞赛方式进行:“学生们分成人数相同的两队,每位学生一个足球,其中有一个队是追捕方,另一个队为逃跑方。刚开始运球的时候方法没有限制,只要控制好运球即可。游戏开始后,追捕方的学生运球并想办法用手抓住逃跑方的同学,逃跑方的同学则尽量躲避。被捕捉到的学生们要离开球场,到场外练习颠球,直到本方队员全部被捉到为止。然后双方再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按照捕捉逃跑方全部学生的时间长短判定胜负,时间短的获胜。”由此,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队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运动强度,让学生们在掌握了足球技能的同时,又强化了身体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贯彻落实体育运动的涵养和精神,深化高中体育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断总结、探索最有利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方式,并适当地鼓励学生,通过不断优化体育训练方法,来加强体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全方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惠志东,魏玉柱.体验发现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江苏省高中优秀课一等奖刘国中直传斜插“二过一”课为例[J].体育师友,2017,40(06):4-6.
[2]林秀春,洪明忠,陈春,等.福建省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体育学科远程培训实施现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90-92.
[3]李慧子.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学生态度的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7(12):122-124.
[4]刘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115.
[5]王雨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46):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