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彭小霞
[导读]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客观的规律
       彭小霞
       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中心小学校   408000
       [摘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客观的规律,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的综合性监测行为。从监测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现状,并能够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可靠地改进依据。可以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以及对促进我国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有待提高。《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不仅全面反映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欠缺及不足,也为我们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能够立足于实际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要为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是判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小学学生音乐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更高层次的对音乐的认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我们围绕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所需的条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然后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结合所需条件,为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经过笔者的深入分析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应当从音乐教学硬件设施及音乐教学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一,音乐教学硬件设施。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高水准的师资及专业的音乐器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增加对音乐课程教学的资金投入,以优厚的待遇吸引高水准的小学音乐教师或者增加对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解决当前小学阶段学生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追加对音乐教学器具的投入,让学生能够借助专业的音乐器具增进对相关乐器特点的了解,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第二,音乐教学制度保障。先进、完善的教学制度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构建从教育主管部门至学校的综合性课程管理体系。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学科,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以实现课程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音乐教学制度,深入落实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要求,将音乐课程核心素养作为我们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围绕教学大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强化小学音乐教师对课程质量的关注和重视
       长期以来,受到主副学科及传统教学观念意识的影响,我们并未强化对小学音乐课程质量的关注,这也是阻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的教学时期,传统的教学思想早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价值,通过强化音乐课程质量,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2]。首先,我们要让广大的小学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音乐课程质量观念,深入落实新课改教学思想及理念,以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来。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设施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以音乐教材为基础,积极拓展新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带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利用互联网系统拓展教学资源,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之后,甄选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扭转学生对待音乐学科的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课程观。在传统的音乐课程中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将音乐课程教学时间视为放松、偷懒的时间,而忽视了对音乐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发展,这种观念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音乐文化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初期阶段,利用翻转课堂或者微课等形式督促学生开展对音乐知识的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感知的意识和能力,然后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地影响,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分析监测报告,从报告所反映的小学阶段学生演唱歌曲情况、对音乐基础要素的听辨情况、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情况等作出具体的改进策略[3]。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况,从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综合性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加音乐教师教学交流的频次,以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我们要全面剖析当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加强对音乐教学的实际投入,使我们有条件开展形式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求学体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及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质量观念,以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晴.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变[J]. 长江丛刊, 2018, 000(024):24-25.
       [2] 胡焕明, 田欣.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J]. 黄河之声, 2019, 000(002):94.
       [3] 赖景琼.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改进对策[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6(1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