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庞哲渠
[导读]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育内容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庞哲渠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 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育内容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课程的讲授、缺乏基本自救常识的教育、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手段单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等,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课程改革 问题与对策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因素。但是该文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许多的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都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得不到提高,体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无法实现。因此,高校相关领导和教师需要重视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从“三基教学”模式、“三段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此外还有“翻转课堂模式”“快乐体育模式”等。课程设置方面,从大一基础必修课、大二选项必修课,发展到现在的大一和大二均为选项必修课、大三和大四为选修课,同时为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开设了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方面,在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等课程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引入了轮滑、攀岩、拓展训练等休闲类课程。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由原来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改变为加大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加大对学生在课下的体育锻炼行为部分的评价,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学在高校的正常开展。
2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2.1 树立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教学观
       大学生是民族振兴与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任。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以政府出台的各项高校体育教学政策为依据,树立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教学观。就目前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的教学观包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立德树人”等。其中,“健康第一”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凸显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要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合理开展教学;要多关注肥胖、瘦弱及存在驼背、斜肩等问题的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防止大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等等。“终身体育”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立德树人”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凸显体育运动的德育价值,要以社会对大学生品德素质需求为依据加强体育德育工作。
2.2 根据大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从宏观角度来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讲,“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挖掘、培养体育人才”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时,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到“简、实、准”。其中,“简”是指教学目标不能繁多,对教学关键工作制定目标即可;“实”是指教学目标要科学、严谨,不能虚幻、缥缈,难以实现;“准”是指教学目标要精细,尽量用量化字眼,不能模棱两可,引起歧义。
2.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吸引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定期通过课堂提问、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大学生希望了解与学习的体育知识。高校体育教师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当前体育教学内容的看法与建议。在全面搜集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开发适应本校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校本体育教材与相关教案。就目前来看,冰雪运动、定向运动、电子竞技运动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但只有少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涉及相关内容。对此,高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体育教学软硬件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围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2.4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讲授法、示范法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至关重要。高校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就目前来讲,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比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能对大学生的思维与技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些教学方法都非常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并显著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此,高校体育教师也应积极借助这些科学技术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
2.5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课堂体育教学之外,高校体育教师也应组织一些趣味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提高大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强调竞技性的体育竞赛相比,趣味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高校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师还要跳出“课外体育活动就是体育运动”的怪圈,以“体育运动+”的思路组织新颖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体育摄影展览、体育运动服设计、体育名人访谈等。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书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从根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月霞.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158,160.
       [2]韩延歌.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运动精品,2019,38(3):11-12.
       [3]肖琴.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师友,2019,42(3):13-14.
       [4]王继红.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9(1):107-108.
       [5]卢吉.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69-70.
       [6]荊力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