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建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郑青林
[导读]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音乐课程并不是音乐知识传授的场所
       郑青林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   广东省江门市529141
       摘要: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音乐课程并不是音乐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培养音乐感受和增强美感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会通过让学生对相关音乐素材的欣赏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情操得到培养,以上就是使用美育理念构建的音乐鉴赏课堂,基于此能得出美育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育视角;高中音乐;鉴赏课堂
       一、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建构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审美心理有待提高
       第一,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大多数高中音乐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并不是高考的科目,所以在音乐鉴赏课堂构建中只进行照本宣科,即把教学大纲要求的音乐播放一遍,然后再把这个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讲解。由于这种“刻板画”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学生逐渐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让音乐鉴赏课堂的建构效果差强人意。
       第二,教师对音乐教育存在误区,很多音乐教师由于受到主科教学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在使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且认为只有讲清楚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培养,很少播放音乐素材,让鉴赏课堂建构的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主体刻板化
       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智育化教学观念的影响,时常在音乐鉴赏课中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这样做不但降低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受到了限制,由此能够看出高中的音乐教育中存在教学主体刻板化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课前的讲解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由于受到教学思维的影响,音乐教师在音乐播放前就把关于作者的背景、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了阐述,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带来了消极影响,还让学生对音乐逐渐失去兴趣,从而与音乐鉴赏课堂的建构相违背。
       第二,教师很少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音乐教师仍然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给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让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三)音乐播放次数过少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存在音乐播放次数过少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不仅挫伤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让音乐鉴赏课堂的设置形同虚设。在实际音乐鉴赏课中,教师一般只会播放一遍素材音乐,然后开始讲解相关的知识,未给学生留出欣赏音乐和思考问题的时间。鉴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鉴别与欣赏的能力而开设的,而大多数教师都利用欣赏课的时间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从而给音乐鉴赏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基于美育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建构策略
       (一)提升学生审美心理
       通过不断感受美的事物,让人不断提升审美心理。音乐鉴赏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只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育视角的作用,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一直都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兴趣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更多的音乐素材,给学生讲解素材的背景,加强对影响情感的音乐要素进行阐述,让学生在聆听中表达自我感受,这样就能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素材播放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听了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环境,这样就会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注度,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审美心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让高中音乐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落实,教师开始注意到在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的投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建立兴趣小组。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前可以把5-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然后把一些音乐的背景资料发放给相应的小组成员,让他们进行讨论;接着再给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比如在播放《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关于贝多芬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就可以从多个渠道理解音乐,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阐述自己的观点,腾出空间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会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举办文体活动。在音乐鉴赏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文体活动,比如在欣赏完《白毛女》这段音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鉴赏课堂的教育效果也得到保证。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举办乐器表演活动。有不少高中生会一些乐器,比如吉他和小提琴等,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举办乐器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让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三)让学生多次聆听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聆听和讲述是音乐欣赏能力输入的主要两种途径,对于讲述来说不过是教师的个人观点,很难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与接受。由于音乐属于开源化知识,所以更注重人对音乐的理解。基于美育视角最佳的音乐学习方式就是聆听,通过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让音乐鉴赏课堂的构建效果更好,一定要让学生多次聆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前三遍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和力度进行体会。在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体会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音高、音色和力度的感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让鉴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要使用三种不同的速度。第一次使用慢速、依次是中速和快速,通过速度的变化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相关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情感的影响。坚持这样的课堂操作,就能让学生形成对美的感受,音乐鉴赏能力也会提高,让音乐鉴赏课堂建构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教师要把音乐素材播放6-8遍,然后让学生体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聆听结束后,给学生留出一刻钟的感受时间;接着向学生提问其“所听、所思、所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悟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激烈的碰撞,进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让音乐鉴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中小教师来说,高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就更大,这是因为学生会面临大学升学压力,一张好的文凭也是拥有了一块好的敲门砖,所以高中教师受到智育化的影响也更严重,这样就使得高中的音乐教育出现了负面的效果。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鉴赏课不仅需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在欣赏中体验音乐的美,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璐铭.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4):38-39.
       [2]翟相杰.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构建[J].戏剧之家,2020(19):185.
       [3]鲁江.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高考,2020(06):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