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赵大滨
[导读]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体现
        赵大滨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  137100
        摘要: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体现,而小学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价值观念与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理应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小学美术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然后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自由创造力;培养策略
         前言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大门,对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现阶段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使得学生的天性都受到了压制,难以发挥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与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遵从学生的内心诉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自由创作,这样才能有效扭转传统美术教育的课堂气氛,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常情况下,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技巧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输出,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只能停留在书本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没有实质性作用。为了重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激发艺术思维,就需要从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开始入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将内心想法绘制出来,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与鲜活性,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化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仍受到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生硬死板,难以将美术教学的创造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注重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大纲,一心想着提高学生的美术成绩,因此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这样的单一化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会制约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学生的绘画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二)师生间缺乏交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上进行创新与完善,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看似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创新了教学方法,但实质上并没有充分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这样的教学仍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逐渐迷失自己的学习方向。另外,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在课下却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方式,这样的互动方式也很难发挥作用,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资源较匮乏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依靠书本教材本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还必须要配合丰富的课外资料以及学习素材和教学工具,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美术的本质涵义。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素材学习以及实战训练,来逐渐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但实际上,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学资料非常少,除了书本教材之外,基本上没有给学生配备其他学习素材以及学习资料,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策略
         (一)激发并维持兴趣,挖掘创新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始终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绘画的激情。比如,在教学《快乐的回忆》时,由于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掌握纸版画的绘制方法与技巧,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各自取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带进课堂,并安排学生讲述自己的照片背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之后再进行纸版画的作品欣赏,让学生了解其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区别,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过程中提升创作能力。
         (二)掌握知识与技能,强化美术功底
        想要提高学生的自由创造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外,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及知识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是强化自由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吸取灵感,并将这些灵感与感受记录下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淅沥的小雨》时,学生对于下雨的场景描述基本上只有避雨、撑伞等画面,而忽视对下雨本身的描述,比如雨点下落的声音、雨滴的形状等等,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感受下雨的情境,并从中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三)结合素材与工具,提高创造能力
        除了思维与技巧的教学之外,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还离不开各种素材与工具的配合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可以实现的表现方法,将心中所想变为实际行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并结合不同质地的材料,比如陶泥、金属、布料等等,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精神。比如,在教学《鱼儿游游》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创作素材,如白纸、布料、毛线、橡皮泥等,然后让学生围绕“鱼儿”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创作思维,并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活动状态,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注重评价多元化,保持创作热情
        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工作,想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创作的热情,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适时激励,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激励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能力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梳理评价意识,并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在进行激励评价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绘画技巧与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恰当地评价,包括情感、态度、创造能力等等,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并完善自己,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由创造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一种能力,既注重观念上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不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担当起美术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切实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士杰.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159-160.
        [2]丁蕾.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新课程,2020(47):93.
        [3]沙楠.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45.
        [4]马龙生.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新课程(上),2019(12):286.
        [5]刘燕.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1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