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鹏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回族小学 027300
摘要:在小学阶段,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习科目之一,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应该积极的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提高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变为了课堂的中心,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英语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排斥甚至喜欢上学习英语。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而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处于一个新时期,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但是部分学校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的模式,与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有一些出入。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练习方式等。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新课改推崇的“因材施教”教学方针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并且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只是单向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其经济上的原因会导致学生们的起步时间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同,也会导致英语课堂的教学差异性。
二、新时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为学生建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总是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自己饱满的精神以及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消除距离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学生在刚学习英语的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取一些英文名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过一段时间,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让学生随意发挥,与教师进行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教育行业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生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集中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以及声音,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讲授情绪相关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猜这堂课要讲解的单词来引入主题。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人的情绪视频让学好猜每个人的情绪来引入教学主题。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
英语这门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学习只靠教材的学习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话剧的表演来增加英语学生的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当导演,安排学生分别饰演故事中的角色,在安排角色当中,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安排到角色,教师应该尽量挑选一个角色较多的英文故事。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对每一个小组都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优的小组并且给予学生奖励。教师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新课改的内容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从旁引导。为了落实这一方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基础,把学生学习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把以往的学生“被迫”学习知识变成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了解学生兴趣,把兴趣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让学生重燃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结论:
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抛弃以往的应试教学,改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教学手段,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以后初中、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杜香云.浅析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20-21.
[2]宋成东.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校园英语,2019(4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