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竣翔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市场营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必须体现出专业性、技能型和实践性等特点。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实际问题,探讨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团队教学;探究
1 项目团队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对于培养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是一种突破,因为对企业了解不够,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老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经验,学生在模拟公司实践过程中容易中途退场,这样模拟实践都会流于形式,这对学生、学校、企业都是不利的。由于缺乏培训,学生前期对企业及模拟公司岗位的认知度较低,学生进入模拟公司往往对新的工作岗位难以适应,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但对于老师和学校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中去,没有明显的主动性。这样学校仍脱不了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脱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传统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不够
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传统学科,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完整并高度统一。但目前多数教材仍然偏重于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联系得不紧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因此,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碎片化,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工作的过程和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市场营销学”教材的知识点及结构进行重新梳理。
2.2 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市场营销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应该以实训实践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基本上是“理论+实例或者案例”,对实践教学这一个关键的环节不够重视,这种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的“个人表演”为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实训、实践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较少,有的几乎没有,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只是注重理论概念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这种教学设计并没有从根本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2.3 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方法比较单一,由于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更依赖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学生耳听手不动,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并不一定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碰到沉闷的班级时,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2.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设计不够合理
市场营销学是以实践为主导的一门“理论—实践”课程,这就要求对市场营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对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程序进行具体设计与安排,以“教、学、做、练”合一模式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设计。但是,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仍然不够,主要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2.5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片面、单一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考试考核模式大多数采取“结果式”的闭卷考核形式,这种考试方式评价片面、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全方位考核,伴随着课程改革进行,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3 市场营销学项目团队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判断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市场营销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熟悉营销活动的流程及岗位要求,能够承担销售及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任务。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三维目标需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知识目标重点是理论知识讲授和营销思维培养;能力目标主要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营销技能提升;素养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对立思考、自主创新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构建以企业营销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学科体系进行重新解读,以企业的营销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注重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开门的钥匙”“寻找价值”“发现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价值”等10个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理论知识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与企业的营销部门及营销中介类企业合作,利用校内营销技能实训室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3 设计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项目团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认知、实践认知、理论应用等3个教学环节中分别给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作为课程考核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训练,更要教会学生融入现实经济管理活动中去,这种教学模式项目任务相互关联,对学生的要求逐层递进。这种教学模式原则上在结束后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具体情况如下。①理论认知环节。根据营销工作过程,将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总结和梳理。例如,市场营销环境有哪些。该环节主要做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演示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总结,进一步掌握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②实践认知环节。确定收集哪些企业营销数据并开展营销调研活动。例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对应的调研任务是该企业面临哪些具体的市场营销环境。该环节主要做法:任务驱动与项目团队教学法相结合,主要目的是指导同学进行营销调研活动,并进行总结。③理论应用环节。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企业营销数据分析及完善建议。例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对应的任务是企业外部面临哪些机遇和威胁,企业内部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企业把握机遇、避免威胁的建议。该环节主要做法:任务驱动与项目团队教学法相结合,组内讨论—形成方案—现场提案—小组评价,主要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企入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加以调整,它的形式是多样的是可以变化的。我们必须在当前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围绕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引企入校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者的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广明.网络营销实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韦玮,梁金江.校企合作之“引企入校”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5(47).
[3]朱春兰,等.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立模拟销售公司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4]付丽琴.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学园,2011(1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