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陈克为
[导读]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陈克为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火甲小学   536017
        摘 要: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开阔学生视野,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实施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信息技术;小学教育
        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提下,我们的小学教育课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结合旧的教学思路,把小学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紧密联系,使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更能直观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更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下初步的分析。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课件,选择合理的教学环节,更适合授课者和听课者的方式方法,以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合理的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及好处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开阔学生视野,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能到很好的发展。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画,文字,音频等融合在一起,为教学活动增光添彩,使学生心情愉悦,在快乐中学习,学得轻松又快乐。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能让学生自觉地思索,探讨,分析,感悟。有利于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早日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杰出人才。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所以上好语文课是十分必要的。当代信息技术正迈着前进的步伐,语文学科的教学步伐也要紧跟在后。使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得到充分的运用。现在将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1.时代发展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的教育要培养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现代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成为新时代社会中知识面宽,能力强,有涵养的优秀人才。所以语文教学必然要以多媒体信息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改善语文学科的教学。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的完善优化语文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作用于学生思考、认知、判断、联想、应用等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的潜在能力,潜意识的发展,能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可以让学科教学的内容由深奥难懂转为通俗易懂,由复杂转为简单,由不理解转为会运用。在短短一节课时间里,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更好的改善了语文教学。所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收集语文中的教学信息,学生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了满足,增强了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求知的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针对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蒌蒿、芦芽、河豚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展示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老师跟随着音乐进行朗读,学生边听边理解文中的意思,在碧绿的竹林旁,有几枝粉红色的,桃花开得特别鲜艳迷人。江河春江水已经渐渐变暖了,一群活泼可爱的鸭子在欢快的玩耍,嬉戏。它们是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的。河岸两边长满了刚刚生出的蒌蒿和才发出一两片嫩芽的芦苇。这个季节将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的好时节。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时节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跟上来了。

在学完《惠崇春江晚景》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三衢道中》一诗时,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领悟,自己感受。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  
    (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创造情景、增强气氛,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如: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优美的语句描绘了初夏时节,作者去公园看荷花,被荷花美丽的姿态所吸引,联想到自己也是一朵荷花,把自己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莲子,莲蓬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莲子,莲蓬和了解其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荷花。同时观看了各种荷花的录像,让学边欣赏千姿百态,美丽鲜艳的荷花的画面进行配音朗读,收到的效果不同寻常。再让学生边倾让听轻音乐,边看白莲花如画卷般的风姿,从而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音乐欣赏能力,在学生内心深处播种下美的种子。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能集中学生学习数学注意力;运用信息技术,能攻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和优化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多媒体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图像、音乐、文字等方面的感受,从奇妙的大自然到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从细微的物品到气势雄伟的各种建筑,从抽象的事物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圆。更形象,更便捷,多渠道地调起了学生的思绪,集中了注意力和调动了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到了美,美能让人心情愉悦,让人感到幸福,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更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是小学生学习的弊端。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老师多能说会道,也难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比划得很具体。  如果这时候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通过课件展示,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不同数据,不仅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还可以直观、形象地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之间的关系, 颜色鲜明,形象生动,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突破重点。
        3.运用信息技术,能攻破重难点。
        数学课堂中如果能突出重点内容,解决难点问题,而不是教师迷头迷脑的讲解,那才是成功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这课的重点是: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转化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的割补,平移,旋转,拼接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掌握转化和平移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课件出示,一组三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在学生思索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表见其解后,继而进行课件动态演示。(1)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剪下一个三角形,标红并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2)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标红并向石平移,拼接成一个长方形。(3)先沿平行四边形过左右两边中点的高,剪下两个小三角形标红再旋转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这样,通过信息技术课件的演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课的新知识点,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技巧穿插,渗入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相结合,能激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多的渗入学科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边学边感受,轻松愉悦,感受到小学教育课堂中也有美,要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姚海珠.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第11期
[2]杨胜文.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J].文摘版(教育),2015,第3期
[3]陈庆超.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第21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