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燕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翻译学院,四川成都 610731
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类语言的差异,以及基于语言差异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发展区别,逐渐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语境。文学翻译,作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转换,除了尊重文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以外,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在开展以汉语为目的语的文学翻译实践中,除了要尊重被翻译作品的语言原貌以外,还要重点考虑汉语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可能产生的作用,并根据实际翻译情况进行相应的文化语境顺应,使文学翻译能够切实符合汉语文化语境下的阅读和理解习惯。本文在分析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影响的基础上,对汉语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的差异,以及相应的顺应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为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顺应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文学翻译;汉语文化语境;翻译顺应
文学翻译,即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来看,文学翻译是不同地区文学作品交流的媒介,这种交流是一种跨越种族、跨越国家的交流[1]。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来源于文化,是人类在文化表达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文化依赖于语言,失去语言的表达,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特色元素则难以完全表现出来。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使得语言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决定了文学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顺应。对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进行顺应,是非汉语语言文学作品翻译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对不同文化进行的解读,并且是译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进行的理解和表达。因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翻译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语境。就目前的文学翻译实践而言,需要考虑的文化语境要素主要有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习俗文化语境、宗教文化语境和思维认知方式等五个方面。其中,历史文化语境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所造成的语境,地域文化语境是不同地域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文化语境,宗教文化语境是指受宗教信仰影响而产生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思维认知方式是指由于生活认知和能力的影响而产生的个性化的文化认知。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语境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文化语境决定文学翻译的方式
文学翻译是将其他文化语境下创作的文学作品翻译为汉语内容,以汉语的形式表达和呈现出来,供汉语言使用者阅读。文学翻译中,除了考虑、尊重和保留文学原作中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从汉语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原作中的内容对应的汉语意思进行判断和转换,使最终的文学翻译内容符合汉语言文化语境下的意思。例如,“乌龟”在日语文化语境下是吉祥长寿的意思,虽然在汉语言文化语境下,该词也有长寿的意思,但通常有贬低的含义。显然,在日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就不能简单地将其翻译为“乌龟”,而是应当以补充说明或者注释的形式说明汉语文化语境下和日语文化语境下该词的象征意义的差异,避免汉语文化语境下对该翻译内容产生误解。显然,在这里,汉语文化语境决定了日语文化翻译内容的方式。
(二)文化语境影响文学翻译的效果
在现代的文化发展交流中,文学翻译的目的并不再简单地局限为译者个人的兴趣爱好,而是向更广泛的影响力或者经济利润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更多关注的是文学翻译内容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度和青睐度。作为面向汉语读者的文学翻译行为,文学翻译行为是否符合汉语文化语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翻译内容理解的结果,进而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整体评价[2]。因此,只有保证文化翻译真正顺应汉语文化语境,才能够确保文学翻译内容受到读者的真正欢迎,也才能够实现文学翻译的真正价值和目的。相反,如果翻译的文学作品内容偏离了汉语文化语境,则会引起汉语言读者的抵触和排斥,那么该作品很可能会遭受忽视、冷漠。
二、汉语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的差异
西方文化和汉语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西方,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时通常会把结果或者主要内容放在句子的前面,将一些主语或者事物放在句子的末尾,这与汉语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反。在汉语文化语境下,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把主语放在前面,把需要描述的事情放在后面。因此,汉语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要将西方文学作品的表述方式调整为汉语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表述。
同时,语言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创造性产物,虽然具有连贯性的特点,但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和沉淀中,其产生了一些独特的含义,而这种含义是其他语言形式所不能准确表达的。而且有些翻译是自己民族和国家特有的,例如,“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在此战役中被英国击败,落荒而逃,从此他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英语中,滑铁卢的意思也就是指遭遇失败,但是这并不是汉语中特有的。据此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在汉语文化语境下的翻译不能进行机械性或者表面性的语言转换,而是要根据其对应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当然,除了历史人文方面的文学翻译差异以外,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差异还体现在一些自然性要素的语言翻译方面。
例如,在“东风”一词中,英国语境下指代的是寒冷的意思,而在我国的汉语文化语境下则指代温暖、顺利的意思。
三、汉语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的顺应策略
汉语言对应的文化语境与其他语言对应的文化语境之间的明显差异,决定了文学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只是把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简单、机械地翻译为汉语,而是要考虑文学作品原文化语境下的意思,并尽可能地将其对应到汉语文化语境中,确保文学翻译中文化语境的同步翻译。结合文学翻译实践来看,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要重点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尽量传递原著的异域文化特征
文学翻译工作是一种创新的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要根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创新和改变,并不需要以一味的按照原来的内容进行翻译,可以适当的进行改变,使翻译过来的内容更加符合汉语言文化语境,尽量不要把原来的内容一字不落的翻译,这会使翻译变得毫无生动可言,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把汉语文化语境中特有的文化带入,以避免翻译产生的扭曲、歪解。例如,在翻译“Every dog has his day”时,不能简单地将“dog”一词翻译为“狗”,而是要考虑到汉语文化语境下的“狗”和英文语境下“dog”对应意思的差异,并明确“dog”一词在英文文化语境下指的是忠实、可靠、勇敢、聪明的意思,而不是汉语文化语境中的贬义词的意思,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该句翻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日”的意思[3]。
(二)尽量要表达出原作品的异语语言形式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原著文化语境下的人文历史特点和内涵,而根据自己的主观猜测对内容进行推测性翻译。这种翻译虽然保证了翻译语句的顺畅和逻辑关系的合理性,但可能出现违背原著真实意思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的文学翻译过程中,要在原作对应的文化语境下,对原著品内容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反复推敲琢磨,并结合上下文把握其真正的意思,然后再对应到汉语文化语境中进行相应的翻译和转换[4]。当然,对于那些不能确定的翻译语句或者词汇等要素,可以向一些专家寻求帮助,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会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且让读者爱上阅读。例如,在翻译“to eat no fish”时,译者不能简单地根据词汇的字面意思对其翻译,而是要向一些熟悉英国文化的学者进行请教,进而掌握该句对应的典故,即该句指代的意思是耶稣教徒为表示自己对政府的忠诚,而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进而将该句翻译为“忠诚”的意思。
(三)对不同语言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内涵差异进行补充说明
考虑到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意思表达方式存在的明显差异,对文学翻译造成的挑战和难题,译者要借助恰当的补充性说明来对不同语言文化语境下的意思差异进行解释,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特殊文化语境下的真正意思和内涵。在翻译非汉语类文学作品时,译者可以就原作品中词汇或者句子表达的意思与汉语文化语境下对应的意思的差异进行注释讲解,为读者提供文化语境转换的指引。例如,在翻译上文提到的“to eat no fish”时,译者就可以在原文翻译内容的背后,对应地介绍相应的典故内容,使读者能够对应到汉语文化语境中来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非汉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考虑汉语言文化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译者除了根据原著中的语言表达,以及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原著内容的汉语语言表达翻译转换以外,还要从汉语言文化语境下的翻译内容理解方式和理解结果出发,对翻译的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使翻译内容能更好地顺应汉语言文化语境。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7,(23):110-120.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23):145-150.
[3]李占喜.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回顾、述评与前瞻[J].上海翻译,2017,(23):111-124.
[4]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一语用顺应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9,(23):145-150.
作者简介:苏小燕(1983-), 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