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杨春源
[导读]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杨春源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的变革,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职业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力保障,将是职业教育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任务。
        关键词: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1教学方法的定义和内涵
        按照李秉德的说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可见教学方法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方法具有方法论导向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教学方法往往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体。
        所以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也取决于教与学的双方以及双方的互动,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到具体方法的使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影响具体方法的效用;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活动,需要借助于某些工具或手段,教学活动在特定的场景下开展,无论是教学工具还是教学场景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发展。
        2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策略
        2.1转型办学形态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广泛应用,教育生态将发生深刻变革,数据共享、精准管理、个性化推送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因此,职业教育要跳出“围城”办学,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开放化,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收获。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办学形态变革与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应用,着力内涵发展,聚焦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加强人性化管理,优化教学资源精准配置服务,引领职业院校向办学形态更加丰富与开发的高质量教育发展。
        2.2营造智慧化终身教育氛围
        英格尔斯指出,计划是与时间和效能密切相关的现代人的特质,凡是在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订长期计划的人都是具有现代人品质的。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应当具备规划自己现在和未来的能力。智能制造时代来临,职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职业院校学生只有不惧变化,不拘泥于传统职业,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才能把握新机会,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工匠。因此,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注重终身学习,不惧时代变化,有信心、有能力对付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同时,职业院校也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构建对接产业升级、融合,服务学生职业衍生的终身职业教育氛围。面向传统技术人群进行回炉培训、提升,帮助其成为监控、管理、维修机器人的“新工作劳动者”,以重新获得新的工作岗位。
        2.3充分利用新技术,武装传统讲授法
        要打破讲授法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满堂灌的局面,就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传统讲授法,赋予其新的内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梳理,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建立联系,方便学生建构知识,减轻学生学习负荷;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增加声效、画面、动作或视频,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加教学的场景化,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内化;将知识内容情节化,与学生形成情感互动等等。总之,用新技术来增加传统讲授法的形式,丰富传统讲授法的内容,增加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案例教学法,加速工作经验的积累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简称CBL),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PBL的一个分支,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现代意义的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1)于1870年首创,开始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现在使用更为普遍,尤其在商科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可以界定为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设计非常关键,案例质量的高低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案例设计需要考虑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案例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服务于教学需要。案例的启发性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展示案例教学的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实践性和问题性的特点。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针对性更强,能有效利用时间、聚焦问题,适合针对应用课程、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实施,非常有利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相信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充分的发展空间。
        2.5提高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投入
        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建立合作,加大从学生和师资两个方面的培训投入。企业既掌握着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也具有很多一线技能需求。邀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研发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培训,无疑是合理并且重要的。此外,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技能更新周期缩短,而中职院校师资配置很难与这样的知识高速发展情况接轨,但职业院校的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方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此,职业院校可以立足于长远发展,强化师资培训管理体系,既可以定期聘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专家对在职教师开展内部人工智能培训,也可以选择外包给具有一线企业水准的服务培训机构。
        2.6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投入
        职业院校要积极搭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习平台,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设备可以采用“基于开源人工智能应用框架搭建的简单智能系统”。目前,很多IT企业都推出了开放的模块化的人工智能任务操作平台,例如“百度AI开放平台”等,这些平台往往包括几类典型人工智能任务的案例,例如语音搜索、知识图谱等。以这些搭建过程为例,介绍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同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结论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契合职业教育“双高”建设的要求,发掘并发挥职业院校自身优势,以创新激发新动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思思,王攀.钟南山院士再谈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J].科技传播,2020,12(3):14-15.
        [2]鹿优,徐伟,张斌.“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4):52-57,62.
        [3]熊学锋,周苏,宋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用户侧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J].信息技术,2020,44(10):149-154.
        [4]钱小龙,曹维娜.基于用户视角的微软人工智能专业慕课质量评价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6):6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